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在古代考状元》 30-40(第2/14页)
备于我也是理所应当。”
陶秀才道:“韩兄莫要这般说,遇到那底号,真不是谁都能够坚持下来的,便是我,若是遇到底号,只怕也不会比韩兄更好。”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韩时遇忙道:“陶兄运气比韩某好,定然不会遇到这等糟心事。陶兄一番心意韩某心领,陶兄不必担心,如今韩某已然想开,定不会再为过往耿耿于怀,耽误大好时光。”
“如此自是最好。”陶秀才倒是相信韩时遇所言,如今韩时遇眉眼比以往更为疏朗,精神气也更是从前,整个人犹如被打磨过的玉石一般,散发出莹润的光泽,叫人更生好感。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陶秀才提醒韩时遇:“韩兄可曾将当日乡试考卷默写下来了?若是没有,将之默写下来之后再去寻杜夫子吧。杜夫子应会询问此事。”
“多谢陶兄提醒,韩某已经将当日考卷默写下来了。”韩时遇笑道。
他不仅仅是将原身当日在考场上的答题默写出来了,后来他又自行将整套考题重新做了一遍,当初他交给文秀才看,文秀才觉得他后来所写文章在破题立意上更胜从前,但文秀才到底不是举人,他给出的评价参考价值不如府学里的夫子那么高,是以韩时遇本就打算拿着这些文章去寻夫子的,既然杜夫子主动发话,他自是更不会错过如此机会。
韩时遇带着文章去拜见杜夫子。
“起来吧,不必多礼。”杜夫子坐在书案后,一边将韩时遇叫起一边打量韩时遇,道:“你乡试时所发生之事,老夫已知晓,你如今身体如何,可有大碍?”
韩时遇坚持将礼行完才回答:“多谢夫子关心,学生如今已无大碍,只每每想起,深觉辜负夫子们的教导,心中愧疚不安。”
杜夫子道:“你不必多想。科举之事,除却个人学问,更讲究气运。你此番遭遇底号,乃是气运不济。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万万不可因此气馁,自甘堕落。”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韩时遇感激道:“学生谨遵夫子教诲,定当夜以继日磨练自身,绝不放弃。”
“如此甚好。”杜夫子满意的点头:“乡试你虽不曾考完三场,却也考了两场,答题可还记得?是否默写出来了?”
韩时遇忙将手中的文章递上去:“是,当日乡试考场所答题俱以默写出来。然当时学生深受影响,脑子糊涂,所答题并不如意,是以学生后来又将三场考题全部重新作答,只不知如何,还请夫子指点。”
“老夫瞧瞧。”
杜夫子接过稿子翻看起来,最上面放着的正是原身在乡试考场上所做文章,杜夫子一眼扫过,眉头便深深的皱起来。
“看来你在考场上所受影响比老夫所想的还要深,这些文章无论是破题还是行文,皆远远低于你素日的水平。”
杜夫子目光凌厉:“虽说科举之事讲究气运,气运不济确实令人扼腕。但人若是轻易被环境所影响,也必定难成大事。便如你此次乡试,抽到底号固然不幸,但乡试并非会试乃是三场九日连考,而是分三场,每场皆有间隔,如此也算是有喘息之机,性情坚韧之人定能忍耐坚持下去。可老夫观你文章,从第一场开始,你的心便已经大乱,心志如此轻易动摇,将来如何成就大事?”
杜夫子说到后面,已是极为不满,言语也极为严厉。
第32章
32
“夫子所言极是。”韩时遇并没有为自己狡辩,而是老老实实的认错,“学生从考场出来,大病一场,生死徘徊间领悟到自身错处,甚为懊悔。为磨炼自身意志,学生已决定每日早起半个时辰爬山,风雨不改,希望能有所收获。”
杜夫子这才缓和了神色:“此举甚善。希望你能坚持不懈,有所斩获。”
“是。”韩时遇道。
杜夫子又继续往下看,第二场的答题比第一场的更加不能看,只方才已然训斥过一遍,杜夫子便没有再旧话重提,而是将这一部分稿子放到一边,看起了他后来所做文章,不由得叫了一声“好。”
第一场考的是《四书》和《五经》,《四书》有一题出自《论语》《述而》篇: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这话的意思是,被任用的时候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被任用就收起自己的主张,只有我和你能做到这样!(1)
韩时遇的破题为: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明破行藏,暗破惟我与尔,可谓是高明。(2)
故而杜夫子见了便叫好。
“你这题破得极好。”杜夫子满意的说。
这已经不是恢复以前的水准了,而是远超以前的水准了。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只杜夫子继续往下去,眉头便不由得皱了起来:“你这题破得倒是极妙,只你这行文笔力却远不足。”
八股文是古代科举考试专用的文体,其实也就是现代的议论文,分为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作用,都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要求写。
比如第一股便是“破题”,韩时遇这一句“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3)便是破题,也就是我们议论文中常说的点出主题部分。
第二股和第三股分别是“承题”和“起讲”,也就是“概括说明”。
从第四股到第七股,便是八股文的主题部分,再次作者从各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
第八股则是束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总结部分。
从结构上来看似乎简单,但实际上却没一部分都有严格的要求。
比如第一股既然是“破题”,那自是点明主题,但同样的八股文里有明确要求,破题只能用两句话,还不能直接点破,这就非常的考较功力了。
到了“承题”部分,又要求你最多只能用三句话,且如果“破题”是正说,那“承题”就必须要反说,既要承接破题,又要比较全面对自己的论点进行说明,要求是极高的。
起讲部分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部分,要求倒是没有这么详细了。
四到七股,分别为提比,中比,后比,束比。
这个部分要求极高,因为它是要求两两对偶的。
古代的骈文要求四字句和六字句对偶,八股文里则是要求两个段落之间对偶,若是没有点文化素养还真搞不定。
韩时遇虽然吸收了原身的记忆,但他到底还是理科生的思维,短时间内他很难将八股文运用圆熟,是以他写的时候是字斟句酌的写,但这样写出来,便多少带了些刻意,文笔上便跟不上了。
韩时遇自也知晓自己的问题,他虽然继承了原主的记忆,但做文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靠自己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写出来的,是以他虽然模仿着原身的写作习惯写出了文章,看似无甚破绽,连文秀才都瞧不出不同,但一遇到杜夫子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便轻易被看破。
杜夫子将他文章里的缺陷一一点出来,韩时遇自是不会放过这般好的机会,集中精神听讲,若是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也不怕被杜夫子骂,厚着脸皮问出来,如此他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