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极限运动封神: 25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靠极限运动封神》 250-260(第9/21页)

名工作人员就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情。

    “华国运动员都喜欢先敲门,连余也不例外。”

    余曜听到其中一个跟旁边人咬耳朵。

    但当他的视线扫过,三名工作人员立时就摆出了公事公办的冷酷架势。

    “请到这里来。”

    有人把余曜领到了布满摄像头,还有三双人眼无死角监控的位置,煞有介事地宣布,“可以开始采样了。”

    余曜把采样器皿放到一边,准备脱衣服。

    几双不同材质的眼睛就齐刷刷地转向少年的下半身,宛如穿透力惊人的x射线。

    这样的视线压迫下,正常人都会紧张慌张,继而出现一些大家都不想的意外窘事。

    余曜其实也不怎么适应盯着自己的工作人员突然成倍数增加。

    但他对此早有心理准备。

    闭了闭眼,深呼吸几下,很快就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只萝卜。

    对,一只上青下白、水灵灵的大萝卜。

    只有埋在土里,叶子上沾着泥土和露珠,正被冬日里的太阳晒得暖洋洋的萝卜才不会在意愚蠢人类的监视目光。

    片刻后,少年松了口气,从桌上挑选出了一对还未开封的ab瓶,留取样本签字后就如释重负地走出了采样室。

    是的,如释重负。

    按理说自己的药检不会出问题,也早就习惯了赛方时不时的抽检,但一次性被三个陌生人目光灼灼地盯着,多多少少还是会觉得自己仿佛变成了屠宰场冰冷流水线上的猪。

    不对,是萝卜。

    余曜一本正经地纠正着自己的想象。

    不过下次自己该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水果蔬菜才好?

    他认真思索着这个问题往外走。

    完全没注意到其他还在等待检查的运动员一下垮了脸。

    “完蛋了!”

    在射击赛项和余曜一起药检过的鲍里斯跟同伴安东尼悄悄咬耳朵。

    “余药检过那么多次!之前也都很镇静!这次的检查过程一定很变态!”

    有这样想法的运动员不在少数。

    尤其是曾经跟余曜一起药检过的。

    再结合着时不时有人满脸郁愤地摔门而出——

    等余曜终于走到教练们身边,同时结束自己过于中二的思考并且敲定下一次的想象对象就是西瓜的时候,莫名其妙就发现大家全都哭丧着脸。

    全场的气温也更低了一度。

    多几个工作人员好像也没那么可怕吧……

    心知肚明自己大概率就是罪魁祸首的少年不由得心虚一下,但事已成定局,他只能在心底里默默给大家点一根蜡。

    不过这大约会成为史上最没有争论和兴奋剂疑云的一届奥运会。

    想到自己和大家连夜筹备的内容,余曜回到车里后立刻加班加点开始了PPT背景的替换修改,连晚饭都是匆匆对付过去的。

    其实不吃晚饭都没事。

    余曜觉得自己应该能在记者会上速战速决。

    等到忙完回来再吃个宵夜,也就差不多了。

    但慈爱爆棚的教练们堵在门口,摆出了一副不吃完不准出门的架势。

    “也行吧。”

    余曜在这些关心的目光下很难不选择妥协。

    他坐到餐桌边尽可能快地消灭食物,赵威明满脸担忧地端着水站在一旁。

    “慢点吃慢点吃!”

    赵威明打心里觉得余曜未必一定要自己上,让专业人士发声也挺好的,但话到嘴边就变成了:“反正有人给你兜底,别慌别怕。”

    华国总局宣传口的工作人员和某些保密工作人员可都枕戈待旦呢。

    余曜胡乱点点头,也没放在心上。

    他思索着晚上的发言,整理着自己反击的全部脉络。

    高调出现在兴奋剂检查现场只是个开始。

    今晚的记者会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这不仅仅是为自己一个人洗刷清白,更是华国布局良久,想要趁此时机,借题发挥的反攻舆论战第一枪。

    多少人数年筹谋的心血都系于自己一身。

    所以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他吃完饭后从玻璃罐子里倒出了几颗橙子糖,塞进裤子的口袋里。

    “出门吧。”

    余曜在一屋子人紧张、担忧又引以为傲的复杂目光里站起了身。

    “走!”

    赵威明一拍大腿第一个跟上。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上了车,驶向报告厅地点。

    报告厅里,已经到场的几十家媒体记者惊讶地发现,现场已经架设好了面向全球同步直播的仪器设备。

    “这么大的阵仗,真的是余一个人的记者会吗?”

    大家伙疑惑地看了好几眼主讲台下整整齐齐坐好了的华国面孔,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第255章

    “哇哦!这太正式了吧!”

    余曜记者发布会现场,d国意志社记者菲利普从进门起就惊叹不已。

    他入目是灯火辉煌的明亮大厅,足足十米高的挑高空间以半圆形原木讲台为起点,放射性镶嵌着一排又一排的酒红色厚天鹅绒座椅,巅峰期甚至能容纳上千人同时聆听学术讲座。

    菲利普被这种格外庄重肃穆的装修风格小小地震撼了下。

    入席就坐时,不出意外地听见了周围同行正压低声,小心翼翼地窃窃私语。

    “场地租金一定很昂贵,余为什么会选择这里开发布会?”

    “没见识的乡巴佬!钱倒还在其次!这可是全球排名前二十的f国理工学院的学术报告厅!花钱也未必能借到!”

    “我听说过这里,普通的学者终其一生都未必能有机会在这里发布成果……余居然能借到?而且学校居然也愿意借给他?一个非本专业的外校一年级本科生?!”

    显然,越来越多的疑问正浮现在大家的心间。

    菲利普同样也是一头雾水。

    他趁着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在来来往往地布置仪器,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前排那些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华国背影,以及沿着墙壁摆放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直播镜头。

    越看越是心惊肉跳。

    他能感觉出现场的气氛在有序安静中透着一股浓重的郑重威严。

    出于对重大新闻的敏锐嗅觉,连同菲利普在内不少人都开始在坐立难安和振奋激动之间来回横跳。

    “等待的过程太煎熬了!”

    坐在菲利普前一排的记者伸长脖子,朝着讲台入口的方向不住张望。

    而在菲利普的后排,有人语气雀跃地安慰着身边抓耳挠腮的摄影师,“不管怎么样,我们至少能在现场记录下这一切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