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250-260(第6/27页)
点进去一看,是更新公告。
雁来也知道,玩家都是脑后生反骨的家伙,越是不让干的事,越是要去做。所以公告里一个字都没提大熊猫,只是像赵猫猫想的那样,给玩家找了点事干。
首先是翰林院、秘书院和内卫对玩家开放了,报名的玩家通过考核之后,就能进入这三个部门。当然,玩家没有编制,只是以类似实习生的身份进去观(打)政(杂),体验大唐公务员的日常,以及大唐的宫廷生活。
这一次是试行,如果一切顺利,以后会陆续开放更多的部门。
然后就是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已经决定外放,玩家也可以报名成为他们的幕僚,跟着他们一起去搞地方建设。
最后是这次更新的重点,新的大型活动——地方藩镇改制。
话说之前因为遴选内卫这事,导致各地藩镇都对朝廷很不满意,已经有人按捺不住,出现异动了。不过西川那边先闹出来之后,其他人反而都安分了,打算先看看情况。
结果就是一场仗都没打过,王锷被解送回京了不说,天兵居然还顺手收回了一个维州。
这下原本还有点想法的藩镇都重新老实了下来。
雁来之前就已经在朔方搞了个试点,现在已经全部完成,一切都很顺利,接下来自然就要推而广之。
正好秋收结束,这一年各地干得怎么样,看看数据就一目了然,雁来心里的处理方案逐渐成型,便打算在今年之内将这些困扰了大唐朝廷几十年的藩镇都处理了。
军队的裁撤和安置,藩镇文武官员的安排,以及地方上的事务处理……这些事情千头万绪,交给原住民去办,难免会有些枝枝蔓蔓、没法彻底处理干净的地方,所以雁来还是打算让玩家来。
光这一件事,就足够她们忙到过年了。
她还有很多新政策等着推行呢,留给藩镇的时间已经足够多。如果直到现在还有人心存侥幸,不愿意改变,想抱着老一套过日子,那雁来也只能自己动手。
第253章 翰林学士比雁来更希望考试赶紧结束、女官赶紧上任。
元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澧兰沅芷科在尚书省公廨开考。
考题是礼部当着雁来的面出的,然后由她在三份试题中选一个,主考官是一位礼部郎中, 一位吏部郎中,以及一位门下省的给事中。
此刻,考生们在答题, 雁来则是在延英殿翻看考生的名单——说是名单, 但按照科举惯例,还登记了籍贯、出身、父祖三代、爱好和特长等,除了没有照片, 比现代的简历还详细。
考生的数量倒是比雁来想的多一些。
虽然比不上有近千人参加进士科, 但跟正常的制科也相差不远。
当然一般的制科考试都有限制,严格的只允许朝廷官员参与,稍微放宽一些也至少得是士人身份, 只有隐沦屠钓科这样的科目才不做任何限制。
但不管怎么说, 大唐女性——哪怕只是士族女性——的知识水平不低,这一点还是比较令人欣慰的。
不过, 能在短短二十天内召集到那么多人来报名, 也是因为玩家在其中出了大力气。
尤其是两京之外的考生, 若不是玩家不遗余力地宣传考试政策, 赞助车船等交通工具并主动带着她们赶路, 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长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本身女子参加朝廷的考试, 就已经足够令人瞩目,何况玩家还折腾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如今大唐上下,就连不识字的普通百姓都在关注这场考试了。
雁来对此很满意。
有了这一回的热闹, 人人都知道朝廷会招考女官,明年就会有更多人提前做好准备、主动报名参考。
而且以后在各地开设学堂、招收男女学生,推动教育普及的工作,想来也会好做很多。
翻完了名单,雁来就将文件放在一旁,继续忙自己的事。
考试要连续进行三天,之后还要阅卷、排名,出成绩且还早着呢。
这一忙,就到了散衙的时刻。
雁来从延英殿出来,看到有不少玩家在尚书省附近徘徊,才意识到考试还没有结束。
按照规定,每场考试都会持续一整天,之后考生还可以请烛一支。
不过普通的科举考试,很多人其实并不会请烛,一些特立独行的考生甚至会提前交卷走人。
比如那位写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的祖咏,写完这四句就交卷了——正常是八韵,多的有十二韵。
再比如大唐第一代考达人温庭筠,据说他写应试诗根本不用打草稿,一叉手即成一韵,时人号为“温八叉”。因为他经常帮邻桌代答,主考官特意将他拎到帘下单独坐——考官本人就在帘后,但即便如此,他也依旧暗中替八个人完成了答卷。
不过今天这场考的是贴经,没有一人提前离场,而且所有人都请了烛。
上来发蜡烛的是玩家,一边发,一边偷瞄考生的卷子,看到写满了的就暗暗点头,看到还是一片空白的就跟着着急。
但不管怎么样,等到蜡烛燃尽,考试最终还是结束了。
玩家立刻上去收卷,看到所有的卷子都写满了,顿时松了一口气。
看来她们传授的考试经验大家都认真听了,好耶!
贴经,顾名思义就是填空题,对于这种题目,不管会不会做、有没有记错,总之全部写满不能留空,万一蒙对了呢?
收好卷子,回到帘后,眼看主考官这就要开始阅卷,玩家连忙问,“这……不用糊名吗?”
“糊名?”主考官一愣。
玩家说,“就是把写了名字的地方遮起来,再找人誊抄一遍,然后再阅卷,这样就不知道哪张卷子是谁写的了呀!”
主考官眼中精光闪烁,“大唐并无这般制度。”
玩家一整个大震惊。
大唐的科举考试居然是不糊名的……啊好像之前李贺考试的时候,论坛是有说过,不过那时候大家过了就算,现在自己亲身参与,才意识到有多离谱。
讲个笑话,大唐没有科举舞弊,因为人家明着找人情、走后门。
只有需要政治倾轧的时候,才会拿这个来说事,比如元和三年的直言极谏科。
见玩家不说话,主考官又劝道,“今日辛苦诸位了,赶快去歇着吧,答卷交予我等便是。”
“不行!”玩家并不知道考官们已经私下接受了不少请托,连前十名的名次都排好了,但还是一把抢过考卷,“科举是国之大典,岂能随意轻忽?之前没想到也就算了,现在想到了,当然要糊名誊写。”
有人自告奋勇,“放心,我们来帮忙糊名誊写,保证今晚就誊抄完,不耽误事。”
还有人考虑得比较周全,“得走流程是吧,我懂我懂。你们就在这此地不要走动,我去买……啊不,去找殿下补个手续,很快就回来!”
同伴的刀才刚出鞘,她人就已经不见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