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240-2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240-250(第19/27页)

 “倒是随机应变,心思敏捷。”李德裕赞道。

    赵猫猫忍不住转头看了他一眼。

    “怎么了?”李德裕有些莫名其妙。

    没事,就是亲眼见证了牛党的中坚力量跟李党魁首的第一次会面,感觉有点奇妙而已。

    牛李党争的源头,是元和三年的制科,当时牛僧孺、李宗闵都参加了,并且在文章里对当时的宰相李吉甫指桑骂槐,被擢为上等。按理说,这一年试的本来就是直言极谏科,骂骂宰相怎么啦?

    但是按照记载,李吉甫在皇帝面前泣诉,于是李纯就将所有参与者,从考官到考生全部贬出京了。

    牛僧孺和李宗闵一直怀恨在心,等他们入朝得势,就跟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互相倾轧,党争一直持续到唐末。

    至于杨嗣复,他爹杨于陵就是这一科的考官。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玩家还没到长安呢,所以也不知道具体内情如何。不过,以后他们应该是不会有机会党争了,所以赵猫猫也就是感慨一声,便继续去忙了。

    清点人数、治疗伤势只是基础,最重要的是,粮仓里的粮食都被这群大肚汉给造得差不多,仅剩的那些,玩家过来之后也吃完了。她们还得以灌口镇为据点,继续追踪王锷的队伍呢,这么多人总要吃饭吧?

    好在王锷这一走,成都也就被天兵接手了,倒是方便了后续补给。

    ……

    郭贵妃的婚离完了,几位宰相便也将心思放在了藩镇之事上。

    西川的消息就在这时送到了。

    这件事其实只是诸多藩镇异动的一个缩影,不过因为李德裕这支小队的存在,略微加速了一些王锷的行动,但整体还是在玩家的掌控之中。

    即便如此,李吉甫等人也在暗中擦了一把汗。

    本来觉得雁来不怎么在意朝堂上的事,注意力放在了外面,但现在看来,藩镇的事,她也不甚在意。

    之前的各种战事,于阗也好,河北也罢,就连淮西,她也是亲自到场的。

    唯有这一回,稳坐钓鱼台。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宰相们希望雁来亲自跑到前线去的意思,既然做了这个“摄政王”,他们还是希望她能老实待在长安城里,让所有人都能安心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雁来是会因为“他们希望”就妥协的人吗?

    说到底还是觉得没必要。

    所以,当听到天兵要放虎归山、啊不,顺藤摸瓜的时候,他们居然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了。

    大概也只有吐蕃和南诏这样的势力,才能入得了她的眼。

    要是在李纯中风、雁来成为摄政王之前,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或许还会忧虑一下,现在却十分平静坦然——早晚的事罢了。

    与此同时,他们心底又生出些许明悟。

    难怪她并不急着往前走。

    当一个人距离权力的巅峰越近的时候,就会越没有耐心。

    看看董卓入京之后都干了什么,一年时间里,干掉何进、废立皇帝、逼死太后、自己给自己加官进爵、胁迫皇帝迁都,在朝培植党羽、排除异己,在外倒行逆施、民怨沸腾,迅速达成了“十八路诸侯讨董”的成就。

    但是雁来不急,因为她的荣耀与权柄还缺最后一处装饰。

    看他们这么淡定,雁来还有些失望。

    之前不是火急火燎的要处理藩镇的事吗,怎么真的出事了又那么冷静?

    不过要是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雁来估计会更生气。

    她没去前线难道是因为她不想去吗?是谁每天都往延英殿递那么多的奏折啊!她自从大学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手写过这么多字了,就连之前一直被郭昕嫌弃的毛笔字都有了不小的长进。

    本来,雁来虽然也觉得每次写字都要铺纸磨墨挺麻烦的,但又觉得这种仪式感也很难得,所以是想保留的。

    这样也能给玩家更好的沉浸感。

    但现在,她觉得钢笔就不错,中性笔更好,至少写起来没那么容易手酸胳膊酸。

    不过她尚未下定决心,还在“推广钢笔、铅笔”和“把批阅奏折的工作也分配给别人去做”之间犹豫。

    见雁来陷入沉思之中,李吉甫等人便出声告辞。

    “不急,”雁来回过神来,暂时将这个难以抉择的问题放下,说道,“还有一件事要与诸位商议。”

    几人又是一凛,“令君请说。”

    虽然郭贵妃离婚的事,雁来的本意并不是要争权和较量,但她的动机并不影响实际的效果,现在朝堂上下都很乖顺老实,雁来自然要乘胜追击,“如今朝堂一片乱象,亟待整改,不如就从谏官开始。”

    果然……

    这个要求倒也在众人的预料之中,之前雁来并没有处置那些上书的谏官,但那显然只是因为事有轻重,而不是她忘记了。

    “令君想如何整改?”李吉甫问。

    雁来想了想,才说,“先让他们交一篇分析朝中情形的策论吧,若是连局势都看不清楚,也没必要当什么谏臣了。”

    竟然不是直接将某些人贬官或是流放,几人无端地松了一口气,齐声应道,“是。”

    “我只有一个要求。”雁来又补充,“骂谁都可以,包括我,可是要言之有据。不仅是这一次,往后都要如此。就算是宪臣、谏官,也不许再搞什么风闻奏事,若是所奏不实之事数量太多,那就别干了。”

    “如何才算数量太多?”李夷简问。

    “可令人统计往年的奏疏,将数据汇总过来。”雁来说,“若没有,那就以今年为准。”

    李吉甫又问,“不知这些奏折,要交给谁来查实?”

    既然判定所奏不实,那肯定是有一个查实的过程了,但朝中具有监督职能都是谏官,总不能让他们自己查自己。

    “自然是察事院。”雁来说。

    几位宰相的脸色顿时变了。

    他们原以为雁来是要用天兵的,虽然多少会抗议一下,但对这个安排也没有多少不服。毕竟天兵的地位确实超然,也不会有那种跟朝廷官员沆瀣一气的情况发生。

    但偏偏是宦官!

    众人十分不理解,皇帝喜欢用家奴也就罢了,他是在宫里长大的,身边都是这些人,自然更信任他们,可是雁来为什么也要用宦官?

    就连平日里只是凑数,不怎么开口的两位宰相,也忍不住发言了,“内侍是……家奴,臣等本不该置喙。只是阉党贪求无厌,若是让他们监督大臣,恐怕朝中风气非但不会变好,反而会更坏。”

    “不是监督大臣,只是监督谏官。”雁来说,“宫里这么多的内侍,又不能放出去,总要给他们找点事做吧?若是还不放心,我让内卫去监督宦官,如何?”

    “那内卫谁来监督?”武元衡下意识问。

    “自然是你们了。”雁来似笑非笑地道,“文官挑武将的毛病,闭着眼睛都能想出一堆吧?”

    几人都低下头不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