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170-1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170-180(第6/27页)

完全打破了既定的规则,完全不容于眼下这个体系。

    然而强权在手,天兵就是可以无所顾忌,就连朝廷也只能放任,何况他们?

    如今天兵虽然还没有对幽州发难,但刘济根本不用去调查,就知道那一天已经不远,必须要尽快找到对策。

    然后他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与自己处境相似的田季安。

    藩镇之间虽然也会有矛盾和摩擦,但在对外的态度上却是绝对一致的。

    只是两边一交流,发现都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先约定好一定要共同进退,跟天兵谈一谈,看能不能争取更宽松的条件。

    总不能让他们跟成德一样吧?

    答案是能。

    天兵一视同仁地让他们在田税和户税之中选一个。

    魏博和幽州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尤其是幽州,他们是直接跟奚、契丹等异族接壤的,时不时就会有战事,绝不可能像成德那样裁撤大军。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刘济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既然我们管不了,那就让朝廷来管吧。

    “朝廷能有什么办法?”听到使者转述的办法,田季安嗤笑一声,“朝廷若是管得了他们,也不会任由人在两京如此放肆了。”

    魏博西南就挨着都畿道,洛阳的消息传过来可快了!

    使者面色不变,拱手道,“我家相公有言:朝廷管不了也得管。天兵不将我等放在眼里,朝廷难道也能吗?”

    田季安眸光大亮,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第173章  “只怕天下震动、人心不安。”

    大明宫, 紫宸殿。

    今日小朝会要议的,是安西军的封赏——虽然古丽雅母子还在路上,估计要数月之后才能抵达, 但安西军收取葛逻禄的战报,却已经送到了御前。

    打了胜仗,而且是直接斩杀敌酋、占领全境的大胜, 放在以前, 就算不昭告改元,至少也值得一个大赦天下、军民同喜。

    但这毕竟是安西军。

    想想看,大唐周围还有吐蕃、回鹘、南诏、渤海、新罗、日本等国, 北边的奚族、契丹族也不太安生……以天兵的战斗力, 完全可以一路平推过去,将大唐的国土拓宽到前所未有的广大之境。

    李纯光是想想那样的景象,都会激动得身体发抖——只不过以前是因为兴奋, 现在是因为害怕。

    虽然安西军打的仍然是唐字旗, 可天下人都知道他们的主人是谁。打了胜仗,功劳和名声都是安西军得了, 伤的却是皇帝的钱袋子。

    毕竟别的庆祝活动可以没有, 封赏却是不能省的。

    李纯已经意识到, 自己从前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以为只要看不到天兵, 离他们远远的,就不会被影响。但事实上, 天兵不在朝廷,朝廷上却天天都在为他们操心。

    他甚至有点怀疑, 是不是上回自己给钱太痛快了,让天兵产生了什么误会, 又想用这种法子从他口袋里掏钱。

    所以这回,皇帝不想再当这个冤大头了。

    他上回其实也是被坑了,毕竟完整的名单送上来之前,谁知道他们几天就打完的仗,还动用了十几万人啊?

    这回的葛逻禄可是打了半个月。

    所以李纯干脆将朝臣召集过来,让他们来操心。

    能想办法省下这笔钱最好,实在省不了,也要让国库来出——上回为了堵朝臣的嘴,一万金全都归入国库,他至今想起来还会心痛呢。

    皇帝的这些算盘,此刻在紫宸殿里的人都看得清楚。

    问题是国库也没钱啊!

    要是按照上回的标准,把内库和国库一起算上,也拿不出那么多封赏来。

    安史之乱后,大唐的朝廷穷得天下皆知,从代宗开始,一直在任用能捞钱的能吏,哪怕他们捞的手段不那么光彩,也顾不得了。即便如此,国用依旧是捉襟见肘。

    但这事又不能耽搁,天兵自己效率高,也如此要求别人,可不管他们有多少苦衷,又如何囊中羞涩。

    几位重臣硬着头皮开口,说的却都是些无用的废话,让李纯十分失望。

    他将视线投向李吉甫,“李先生可有良策?”

    李吉甫还真有点想法,但算不上良策,所以他还没想好要不要说。

    听到李纯点了自己的名,他微微沉吟,还是决定开口。

    自从河北之事皇帝半途反悔之后,不知是面子上过不去,还是心里有了什么想法,这段时日,皇帝但凡议事,都是将几位宰相和六部尚书尽数召来,再不似他刚刚还朝时那般,日日让他单独奏对,凡事都先与他商量。

    虽然还称不上疏远,但李吉甫心中已经有了警觉。

    若不想让这种情况继续恶化,就必须要拿出让皇帝满意的手段来。

    捞钱不是李吉甫擅长的,他也无意在这方面与人争短长,那就只能考虑怎么不花钱了。

    李吉甫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之前安西军收回于阗等数城,吐蕃大论曾送来书信谴责,不如命人将书信抄送安西。”

    众人一愣,继而反应过来。

    于阗也好,葛逻禄也罢,原本都是被吐蕃占领的地盘。现在唐蕃两国的盟约刚刚谈成,正是关系最好的时期,安西军出兵连克两地,从道义上来说,是有点不合适的,还让朝廷陷入了被动。

    之前,皇帝没理会吐蕃的追责,心里想的是,有本事你去找安西军抗议,把书信发到长安来,不就是柿子挑软的捏吗?

    但现在,倒是可以做为一个搪塞安西军的理由——你看这事情办得太不厚道了,不过吐蕃方面的压力朝廷可以帮忙顶住,封赏就省了如何?

    反正吐蕃也就是口头上斥责一番罢了,不可能动真格的。

    其实朝廷说这种话,也很不厚道,毕竟他们是什么都没出,就白白得了一块土地。但这土地毕竟也到不了朝廷手里,除了一个名义也什么都没得到。而且国库是真的没钱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即便不能将所有封赏都省了,至少也要削减掉大部分,不能再像上次那样赏钱了,否则以安西军的进度,要不了多久,大家还得聚在这里发愁。

    所以宰相重臣之间虽然也是暗流涌动,但这会儿也没人站出来反对李吉甫的提议。

    要反对,得自己能拿出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来。

    李纯见状,便点头道,“便依先生所言。”

    解决了这件事,众人脸上的表情都放松了一些。虽然还有不少国事要议,但是跟安西军比起来,就真的不算什么了。

    然而这种放松并未持续太久,就有小内侍来到紫宸殿门口,“陛下,有河北急报。”

    按理说,公开的奏疏都是先送政事堂,等宰相看过之后,再呈送御前。这样宰相可以提前做到心里有数,等皇帝问计的时候,才能胸有成竹地给出解决方案,而不是抓耳挠腮地现想。

    但这会儿皇帝和重臣们都在紫宸殿里议事,这边军急报送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