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日薪百万,顶流他只想上学: 第 48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拒绝日薪百万,顶流他只想上学》 第 48 章(第4/5页)

本村志上面,序号写着大写的“贰”字。

    楚孑翻开这本村志,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上面的日期,是“光緒廿三年”。

    廿三,即二十三年。

    光绪二十三年是1897年,距今一紧过去了一百多年了。

    楚孑没想到,东发村的历史这么悠久。

    他一字一句,细细看去。

    东发村在光绪二十三年的时候,还是一个人口只有几十人的小村庄。

    他们这里主要种植的作物是水稻,但当年因为大雨,收成并不算好。

    幸亏彼时的清政府已经有了“凡地土有数年无人耕种完粮者,即系抛荒,以后如已经垦熟,不许原主复问。”,所以,虽然每一亩地的收成不好,但东发村胜在地广人稀,耕地众多,所以也足够过活。

    而且,在当时,农民是可以去找官府用“借呗”的,无论是耕牛、工具,还是种子,甚

    至是口粮,都可以找官府去借。

    所以,即使那时候农力底下,东发村都能算得上是一个能让人安心度日的地方。

    之后,就不断有来自隔壁甘省、陕北、湖广地区的流民迁入东发村,东发村的村志里详细记载了这些人的姓氏、名字和祖籍。

    “这本里有写我家祖宗是怎么来的这里吧。”明村长看楚孑看得十分投入,问道。

    楚孑:“对,这里显示您家祖先是云贵地区的回民。”

    “哦,不过我们现在都从汉族了,”明村长叹了口气,“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对不住祖宗啊。”

    “爸,您别说这些啊。”民家大哥劝道。

    “唉,我这几天反反复复地做梦,”明村长低着头,“我总觉得,到了地底下,咱们明家的长辈祖辈都饶不了我,谁让我……我把咱们民族都改了啊……”

    明村长显然是想说别的事,但这句话只能说到这个程度。

    说完,明村长也意识到了什么,痛苦的捂住了自己的脸。

    “您放心,明村长,您这样不算是数典忘祖,”楚孑只能劝道,“您知道您这一支的‘明’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吗?”

    明村长抬起头,看了楚孑半晌,摇摇头:“不知道,孩子,难道你知道?”

    “嗯,大概了解一些,在清朝同治年间,也就是差不多1870年左右,云贵地区有一批回民为了显示自己支持反.清.复.明的决心,这才开始用的汉族姓氏明。”

    而楚孑根据村志记录的明家迁入东发村的时间,猜测村长一家,应该正是这些回民的后人。

    “也就是说,我家老祖宗,其实就想挑好了这个字,打算做汉人的?”老村长松了口气,“是不是这样啊,孩子?”

    “也许是的,”楚孑笑笑,“但总之,这个姓氏是他们挑的,再加上和东发村的村民通婚了这么多代了,您的确有汉族的血统,所以说自己是汉族人也没有任何问题。”

    村长这才放下心,感叹道:“多谢你啊,孩子,还得是找你们这些有知识的人来帮我们看看,你这么一说我就松了口气,我也算是少了一件对不起祖宗的事啊……”

    明家大哥看向父亲,“爸……”

    明村长摆了摆头,并没有再说下去了。

    “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楚孑边看边回答道。

    村志的一大好处,就是无比详尽,将村子里的大事小事都一一记载。

    这不仅对于社会学的学者来说,是一个无比宝贵的财富,几乎是以最微观的视角看到这个社会的变迁与变化了,对于历史学家,自然也是珍宝。

    楚孑往后翻看着。

    后面几本也讲的都是差不多的事,无非是谁来了、谁走了,哪家和哪家因为田地吵架了,因为借了陈谷子之类的争执。

    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抗日战争,然后一段蜗行摸索的岁月,直到今天的盛世。

    他能看到,村民们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到一斤

    亩产万斤,再到后来引入了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念,一切走上正轨。

    他也能看到东发村几个家族的兴衰荣辱,能看到东发村出的各式各样的奇才怪才,在全国,甚至是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东发村虽然只是一个几百人口的小村,但却跟着这个社会在一路变迁,蓬勃发展。

    这些村志里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一群人的生存、生活、生育、生产。

    虽然都是家长里短的事,但楚孑看得津津有味。

    就好像是这些村民又在他的眼前活过来了一样。

    楚孑一边往后看着,一边给明村长讲清他们这个村现在的这些人都是从哪里过来的,祖籍在哪,因为一件什么事才来到了今天。

    明村长听着听着,就开始自己誊抄下来,说回头要讲给村民听。

    其实在编号为贰的那本当中,就已经有关于动物殡葬的描述了,讲着哪只黄狗死了,村民们为它们办了怎么样的仪式。

    而这些仪式和楚孑那天看到的大同小异。

    楚孑又仔细翻看几遍,确认了,他们只有,或者说只记录了狗的葬礼,对于别的动物倒没有涉及。

    除此之外,楚孑还发现了两处不对劲的地方。

    第一处,就是这最后一本,编号为“贰拾”的村志,当中有一页纸被撕掉了。

    所有的村志,虽然有的年份久远,纸都脆了,但能看出来是受到了精心的保护。

    唯独这一本,又是明村长记录的村志,中间却有一页看上去是被直接扯掉的。

    那本村志记录的大概是二十年前的事情。

    可那一页并不像是以前就扯掉的,更像是不久前才扯掉的,因为纸的毛边看上去都还在。

    如果只是写错字,只要在旁边修改就可以了,楚孑看到之前的村长都是这么做的。

    可如果不是错别字,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让明村长把一整页都撕掉了呢……

    楚孑一时间想不明白,而且还是第二处奇怪比较重要。

    这些村志,有些年份是接不上的。

    楚孑反复看了几遍,这才发现,原来“贰”后面那本的序号已经变成“肆”了。

    而之后的序号也断断续续,经常有缺损。

    “可惜了,好多人的祖辈都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明村长刚把楚孑说的话都记录了下来,看到楚孑正在比对着序号,叹了口气,“这村志是不完整的,少了好几本,其他的也就罢了,标号十几的那段岁月大家也都明白经历了什么,但最关键、最重要是的第一本没有了,闹得我们都不知道这个村是怎么成立的,连个村庆日都没有。”

    “是啊,”楚孑翻看完,也不免觉得可惜,“那些都是怎么弄丢的呢?”

    明村长啧了一声,只道:“不可说,不可说啊。”

    楚孑也明白了,便没有追问。

    只是他内心里,也不免觉得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