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漂亮蠢货后: 120-1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嫁给漂亮蠢货后》 120-130(第11/20页)

,行政划分,职务职能,农业水利,还有刚按下去却不是什么时候又会起来的匪患……

    这些姚瑜虽然知道,但他还没正式上任,还没来得及开始头疼。

    宋凉继续说姚瑜的信,“他说边关环境虽然不如老家,但在那里他能照料到我们,问我们去不去。”

    赵氏愣住了。

    若是京城她定是不去的。

    去京城是享福,她去了只能拖累姚瑜。

    可是边关那般苦,有她照料姚瑜说不定能好过一点,她能帮的上忙。

    赵氏还没回答,宋凉便折起信纸,“娘,我想去。”那里刚安定下来,市场刚开始打开,正是赚钱的好时候。

    赵氏愣了许久,“好,去,咱们都去。”

    去是要去了,只是什么时候去就是个问题了。

    如今早已过了秋收,天气渐寒,宋凉本来想明年春天暖和了去,因为赵氏年纪渐渐大了,怕撑不住。

    可赵氏一点不觉得自己老,非要今年秋天去,“快要两年没见他了,善善都快五岁了,我身体好着呢,我可不像那个死老头子。”

    赵氏非要去,宋凉劝不住,只好同意了。

    决定做的突然,接下来的两天里,宋凉匆匆忙忙的将铺子交给许彤夫夫,收拾了下行李,就带着赵氏和善善出发了。

    姚瑜还不知道他们要来了。

    北地比其他地方变冷的早,才刚入深秋,就已经有老人冻死了。

    这里乱了许多年,许多青壮的劳力都被掳了去,不少老人孤苦无依,他们年老体衰,房屋破败,缺吃少穿,北风摧残之下,被冻的扛不住了,就在夜里去了。

    姚瑜凝着眉,发起愁来。

    秋天都能冻死人,若是到了深冬呢?

    简直不敢想。

    不行!

    必须得想想办法。

    也许是姚瑜在留州干出名堂来了,竟也有不少人来投奔他,在他手里做个幕僚主簿之类,姚瑜碰到人品能力不错的就都留下来了。

    现在遇到事姚瑜也能有人商量了。

    帮每户人家重建房屋是不现实的,如今不比救灾之事,新安县穷得很,财政上根本就支撑不起他这样造。

    “就按大人之前在留州的做法,凡是房屋破败,无法避寒的,就统一盖屋收容,先熬过这个冬天再说。”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能安稳留在姚瑜身边的人,都是与姚瑜有相似之处的人。他们出身贫苦,都很能体会人间疾苦。

    姚瑜点点头,“就先这样办吧。”

    姚瑜一上任,便有了新事情可做,他要帮这些百姓想办法如何过冬。

    “可是大人,这钱款不够啊!”

    即使当地百姓愿意帮忙,可还是远远不够。

    姚瑜也愁了好几天,还是发现了一片适合烧制砖瓦得土地,才拨云见日。

    “这几块地是无主之地,先拿来烧制泥瓦。”姚瑜吩咐手下。

    “可是大人,这砖瓦怎么烧制啊?”幕僚叫党益,也是个读书人。

    姚瑜诧异的看过去,天工开物上不是有提过烧制砖瓦的吗?

    姚瑜只好耐着性子给他说了一下。

    不光是党益,其他人看向姚瑜的眼神无不敬佩。

    姚瑜心里不是滋味。

    若非这一带又苦又乱,想必其他人也能像自己一样,读的上书吧。

    接下来的日子,烧制砖瓦的事弄得轰轰烈烈。大家刚开始偶尔会有整窑都烧毁的事,后来有了经验就都顺利多了。

    难得碰上这么个知府,肯全心全意为百姓着想,百姓自然也愿意抓住这个机会。于是乎,整个新安县上下齐心,集中力量办事,只一个月,就筑出一座座让人看着安全感十足的屋子。

    “大人,大人……”这日姚瑜难得得了闲,在家里抱着手炉看书,就听到有差役大喊大叫的跑来了。

    “什么事?这般惊慌失措。”

    “大人,刚刚挖土烧砖时挖出了碳矿。”

    姚瑜愣了一下,不敢置信的看了过去,他确认道:“什么碳矿?”

    差役激动极了,“煤炭啊!大人。”

    姚瑜伸出手,“扶我起来,我去看看。”

    “哎,您慢点。”

    可姚瑜怎么可能慢的下来?

    他连外袍都没披,还是差役眼尖,拿着外袍追上去披上的。

    姚瑜去现场确认之后,便召来同知和通判,“煤矿之事我已经确认无误,而且矿质极佳,今年百姓不用再挨冻了。”

    姚瑜和手下官员商量出了个开采的章程。

    如今百姓日日受冻,不采是不可能的,但是开采也不能太过,不然这一代人是挨不着冻了,那下一代,下下一代可就没碳可用了。

    这个秋冬,姚瑜以民生为主,踏实本分,他不求能做下什么功绩,只求自己在任时,百姓能不挨饿受冻,不受人欺凌。

    姚瑜自己乐在其中。

    但这让关注他的皇帝有些失望了。

    他还盼着姚瑜再做出什么功绩呢,可姚瑜自打当了县令,人反而沉稳下来。做事稳扎稳打,绝不贪功冒进。

    渐渐的,皇帝想起姚瑜的时候越来越少了。

    最近更是听说岭南一下子除了三个经世之才,这三人都有状元之才,极有可能在明年春闱上一鸣惊人。皇上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了去。他哪里害想得起曾经喜爱至极的陆先生和姚瑜?

    还是快到冬天时,姚瑜上折子说边关逐渐安稳,可效仿前人,再开互市,与他族通商往来。

    皇帝一门心思都在岭南三贤上,他一点也不觉得这个贫苦又年轻的的新安县能做出什么成绩来。

    而姚瑜写折子向来不喜欢夸大画饼,他说的平平无奇。只说互市能是新安县繁荣一下,稍稍改善百姓生活,诸如此类。

    皇帝见他思虑周全,如何管控都考虑好了,觉得互市闹不出乱子,就大笔一挥,准了,由姚瑜去做。

    新安县面积虽然不大,但是跨度广,与好几个小国的接壤,此番互市,吸引了好几个国家的商人。

    刚开始的时候,姚瑜不敢把摊子铺的太大,他只划定了几个指定的区域开始试点,太多了不好管控,容易生乱。

    他在彻底开始互市前,必须要组建要检察的团队。

    皇帝在想办法招揽岭南三贤,姚瑜也没闲着,日日为新设的商管办招揽人才,每天也是焦头烂额。

    姚瑜都有些担心,若是检察团队迟迟组建不起来,互市迟迟无法放开,长此以往会不会就此夭折。

    然而和平安稳的环境是滋养商业的土壤。

    即使姚瑜没彻底放开,互市还是发展的超乎他的想象。

    “上月光商税就收了两万两?”姚瑜猛然坐起,看着账单,不敢置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