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我靠撒钱名留青史》 50-60(第11/16页)
元征送走那名伙计后便将食盒交给他母亲,他自己则回房中拆看南淮笙给他的信件,忽然却见他母亲又匆匆进屋。
他母亲小声惊呼道:“阿九,你看这个!”
元征一抬眼就见母亲将食盒揭开,又从中取出上层的一盘点心后,露出下层白花花的一封银子。
“这!”
元征大惊,连忙从信封中取出信纸细看,果然就见南淮笙在信中写道那银子是与他上京赶考用的。
他母亲焦急地问道:“阿九,可知为何?”
元征这才回神,说:“这银子是南公子资助我上京赶考的盘缠。”见母亲仍旧眉头紧蹙,他又将昨晚与南淮笙结识的经过告知母亲。
他母亲感叹道:“这位南公子果真慷慨仗义之人,阿九切切记下这份恩情,日后好生报答这位南公子。”
元征认真道:“南公子之恩,儿定当牢记于心。”
他幼年丧父,家贫无业,全靠母亲平日里做些刺绣维持生计,昨日之所以想去诗会赢取奖酬便是为了凑集盘缠,不然若是此次能够中举,来年进京赶考也是捉襟见肘,是以南淮笙今日所赠对他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四方商行的船只在大河上平稳航行,这日快中午的时候,船只在黄河与大运河交汇处的码头靠岸修整。
已经在船上待了整整两天,南淮笙下船时只感觉脚下地面都在摇摆起伏。
“终于回到地面了,”南淮笙感慨道,“要再多两天不下船,我都要忘记怎么走路了。”
崔二哈哈大笑:“这才哪儿到哪儿,”他拍了拍将军肚,调侃道,“想当年我跟九爷出海做生意,那是整月整月都在海上浪打浪嘞,放眼看去乌泱泱到处都是海水,有一日九爷憋急了浑说要跳下船去洗个澡。”
李太玄好奇地问道:“可当真下海洗澡了?”
“那哪儿能让他真跳啊!”崔二龇着一排大牙,说,“海里那大鱼可凶着嘞,跳下去岂不是拿他喂鱼喽。”
南淮笙笑道:“爹他肯定是想你们面前逞能,别惯着他。”
“那是,”崔二嘿嘿一笑,说,“回来我就把这事儿告诉夫人了,夫人拿他一顿好收拾。”
李太玄听得有趣,又问道:“听闻海上有巨鱼,诸位当时可曾遇上?”
“呀,”崔二想起当年的事便一阵冷汗,“可别提了,当时我等遇上一群会施法的鱼妖,差点一起喂鱼喽。”
“啊?”南淮笙眨了眨眼睛,不能够吧,这大乾还能有妖怪?
“可不是,”崔二信誓旦旦地说,“当时可有足足三头鱼妖围住我们的船,那些鱼妖做法招来水龙险些将船掀翻,还是九爷跪地求饶,非说要去给鱼妖做上门女婿才将那些鱼妖吓唬走的。”
众人听得噗嗤大笑,南淮笙十分尴尬地说:“有没有一种可能,那不是鱼妖,就是三头普普通通的大鱼呢。”
“那哪儿能!”崔二说什么都不能信,他两臂一展,比划说,“那鱼妖比船还大,怎么能不是妖怪!”
南淮笙:“那是鲸鱼,鲸鱼不仅会喷水,大的还能有十丈长,海里多着呢。”
“啊?”崔二挠挠头,“竟真不是妖怪?”
李太玄听得兴致勃勃,他朝南淮笙问道:“竟有十丈长的鱼,莫非真是鲲鹏?”
“自然,”南淮笙从袖中掏出小册子,又从腰间的笔筒中取出毛笔,唰唰两下便在纸上画出一头欢乐喷水的鲸鱼,说,“差不多就长这样吧。”
李太玄接过一看顿觉有趣,沉吟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依我看只有如此大鱼才可化鱼为鸟乘风直上九霄。”
南淮笙闻言狡黠一笑,撺掇道:“世伯,你看我这鱼画得可好,不如世伯给题个诗呗。”
“画得好,便给世侄题诗!”李太玄当即挥墨在那头欢乐小鲸旁边题下方才之诗。
又一首千古咏流传到手,南淮笙正偷偷高兴,琢磨着一会儿该写个什么备注好,忽然就听不远处传来一声赞叹。
“好诗,太玄果真谪仙人!”
南淮笙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道家打扮的老者从另一艘船上载笑而来。
【作者有话说】
嘿嘿,猜猜这回出场的是谁。——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出自李白《上李邕》。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出自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感谢在2024-04-01 23:42:24~2024-04-02 23:26:2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漠殇雪 14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0058章 牧野闻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见那名一身道袍的老者缓步朝这方走来, 南淮笙正纳闷来人是谁,就听方才还在和崔二谈论海上大鱼的李太玄激动地说:“贺侍郎怎会在此!”
老道走到几人跟前,笑呵呵地捋着胡须说:“贫道前些日子向陛下乞骸骨,如今正要还乡, 先前在京中还听说太玄你要下江南, 没想到竟还真在路上遇上你了。”
“贺侍郎竟已卸任?”李太玄颇为惊讶, 这位忘年交再熬两年说不定就能升任六部尚书, 不像自己一身本事无处使,他颇为惋惜地说, “该再留一留的。”
贺侍郎摇摇头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纪大了,干不动喽, 不如还乡做个清闲老道来得自在。”
南淮笙:“?!”
南淮笙一惊,竟然是这位贺侍郎。
李太玄见贺侍郎执意已决便不再劝说,况且他自己也是赐金放还之辈,到底也没立场多说什么。
只是他有些好奇地问道:“你今日为何这身打扮?”
贺侍郎掸了掸两袖,笑道:“离京前我跟陛下请旨做了道士,今后便是一介闲云野道,等回乡将老宅改成道观, 倒是可以请太玄来观里修道修道。”
李太玄打趣道:“何须等日后,不如我与你同去,也好替你那道观添砖加瓦。”
贺老道眉毛一挑, 当即问道:“此话当真?”
李太玄乐呵呵说:“自然当真, ”他指了指南淮笙, 又说, “我正要送南世侄回秦淮, 不如你与我等同行,等他安全抵达后我便与你同走。”
贺老道此行还乡正要路过秦淮,想也不想便立刻应下,他看向南淮笙,问道:“这位便是杜尚书府上那位小公子?”
南淮笙拱手道:“晚辈南淮笙,见过贺道长。”
贺老道盯着南淮笙瞧了瞧,乐呵呵地说:“如此芝兰玉树,难怪杜尚书看得紧,平日里一有同僚朝他打听你的婚事他便总找借口溜走。”
李太玄也看向南淮笙,调侃说:“世侄一表人才,想也知道多得是人家想结这门亲事。”
南淮笙没想到竟然还有这遭,被李贺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好不羞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