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行: 20-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一路同行》 20-30(第11/13页)

塔吉克族占全县总人口的80.9%。塔县是其简称。

    塔县隶属新疆喀什地区, 位于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的东部, 总面积达2.5万平方公里。[1]

    在晏青棠看来, 新疆的许多地名都冗长无比, 且不知其意,其中大多是听肃征讲起,才知道名字的来源。

    塔什库尔干,在维吾尔语中, 是“石头城”的意思。这并非凭空想出,只因在塔县以北,真实存在着一座石砌的“石头城”,据说是唐代遗存。

    “我在网上搜了下,现在南疆杏花开得不错。”晏青棠又道。

    算是他们幸运, 帕米尔高原的杏花以往三月底就到了盛花期, 可今年因为气候原因, 往后错了一周多, 四月上旬正是好时候。

    肃征知道晏青棠急于出发,但也顾及其他人的状态, 客气地问起陆乘风:“你适应得怎么样了?”

    他们已经在帕米尔高原之上,这里海拔较高,易产生高原反应。

    晏青棠和肃征是一路从乌鲁木齐四处走,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且肃征一直在关注晏青棠的状态。

    但陆乘风是直接飞机落地喀什,这才歇了一天,不知道有没有缓过来。

    “还行,这还只是在新疆呢。”陆乘风过来前就做好了心理建设,“这要是受不住,那我也不用去西藏了。”

    他接着又道:“就听晏青棠的,现在就出发。”

    听陆乘风这么说,肃征也就不再扭捏,早餐后就为出发做准备。

    他们计划前往三个有名的杏花观赏地,先去库科西鲁克乡,然后再到塔尔塔吉克族乡,最后到大同乡。

    帕米尔高原上连绵几百里的新疆野杏,因海拔不同造成的气候差异,总是依次盛开。

    海拔最低的大同乡最先开放,其次是塔尔塔吉克族乡,最后才是晏青棠他们最先来到的库科西鲁克乡。

    这很合晏青棠心意,因为杏花往往受天气影响很大,且真正的盛花期只有一周左右。他们最先来到开花最晚的库科西鲁克乡,反倒是能在过来的第一站就看到最美的杏花。

    意见达成共识后,三人从临近白沙湖的所住酒店出发,沿314国道,后又上613县道,往库科西鲁克乡而去。

    路上要开将近两百公里,三个多小时后才能到达目的地。

    好在新疆沿途皆是美景,副驾驶的晏青棠也不算无聊。

    自从来到新疆后,晏青棠自己有了一个奇妙的发现——她对手机与网络的依赖在一点点祛除。

    在山区,在路上,她的手机经常没信号,别说上网,就是打电话有时候都费劲。可她却能轻易就放下手机,将目光放在沿途的风景上。

    眼里有景,心里便不会空。来到新疆,就像是踏上一条荡涤心灵之路。

    库科西鲁克乡,在塔吉克族语中的意思是铅锌,大概是因为铅锌是本地主要矿产之一。

    新疆地广人稀,库科西鲁克乡全乡只有350余户人家,人口大约为1600人。久居在这里的塔吉克族人民逐水草而牧,过着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

    这里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已达到3200米,季节气候反差很大,年平均气温只有15℃。

    独特气候带来独特景象。“山下杏花山上雪,羊欢马叫果满园”,说的正是此处的特别景色。[2]

    而百闻不如一见,真正来到这里,才知道身处“冰山上的杏花村”是何感觉。

    放眼望去,远处雪山连绵不绝,近处的山峦呈深黑色,将村落围住。而在高原上,春风为古老的杏林送来春意,一树树杏花白粉相间,盛放在升起袅袅炊烟的村子里。

    晏青棠见多了杏花,见过“杏花微雨醉”的江南婉约,也见过那拉提草原上即使遭了虫害,依然成片盛放的杏花林。

    可这些好像都与南疆的杏花有所不同。南疆的杏花另有一种野性,坚韧不拔,绽放在高原之上。

    三人下了车,步行进入附近的村落。

    当地人的生活很安静,属于外来者的晏青棠等人下意识维护着这份静谧氛围,不去打扰,只默默考察着新疆野杏。

    南疆的野杏杏花处于盛放状态,虽然零星几株野杏也遭遇了杏鬃球蚧的虫害,但并未达到一定规模,还在可控的安全范围内。

    晏青棠放下心来,此后拿着笨重相机拍下的,便不仅仅是野杏,还有村庄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

    在见到不少当地人之后,晏青棠率先打破沉默,问起肃征:“他们抽的烟,是自己拿纸卷的吗?”

    这也不怪晏青棠注意到,因为他们手里拿的烟一看就是废旧报纸卷的。这种朴素的卷烟在晏青棠这儿是第一回见。

    村子位于峡谷中,特殊的地形使得山顶总有些云雾缭绕。那雾气全无章法,时上时下,望去时,就像神明在天上吞云吐雾。

    而山下的当地人抽着卷烟,也在吞云吐雾,与山顶的雾气形成了一种有趣的“互文”。

    “是,这叫莫合烟。”肃征向她介绍道,“当地人用报纸或者其他废纸,倒上莫合烟后,把烟卷起来,然后一圈圈捻紧,随手就能做出来的一种民间烟。”

    “听说这还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从苏联传过来的。”陆乘风也有些了解,“也就新疆有,但这些年好像很少见到了。”

    莫合烟种子和栽培方法,是由苏联华侨带回新疆。就连莫合烟名字的由来,都是俄语音译——“玛合勒嘎”。

    新疆的气候很适合种植莫合烟。莫合烟的外观呈黄绿色颗粒状,是当地人将黄花烟草的茎叶碾碎后进行晾晒,手工加工制成的,比较粗糙。[3]

    第29章 029 紧握她手

    制作简单加上价格便宜, 促使莫合烟成为了新疆民间的畅销品。

    在当时,新疆莫合烟拥有自己的诸如“塔城”“振兴”等的品牌,制成的烟草由铁盒装着, 封面上通常印着牧民的放牧图或者阿凡提等新疆民间故事人物, 在巴扎上很常见。

    当地人对莫合烟情有独钟。塔吉克人家中如果有什么喜事,要宴请客人,主人就会对客人敬一支莫合烟, 然后说明情况。客人如果接了烟,那就是接受了邀请。

    但莫合烟的制作缺乏监管,这种手工制成的烟没有过滤, 无法降低焦油含量, 造成各种指标都严重超标, 吸烟者直接吸食, 比吸其他香烟要更加危害身体健康。

    近些年,由于又有不法分子将毒-品美托尼秦掺入莫合烟中,进行贩卖吸食,造成一定危害, 难于防范。

    在多种原因叠加之下,莫合烟也因此不被允许在市面上销售流通。

    虽说本地人仍有人保留着吸传统莫合烟的习惯,会自行制作莫合烟,但在新疆之外的地方,很多人连听说都不曾听说过。

    也难怪初次见到莫合烟的晏青棠, 会觉得惊奇。

    她看到那些抽着莫合烟的当地人, 神采奕奕, 好像十分享受, 好奇心一时更重。

    “肃征,你试过莫合烟吗?”晏青棠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