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直播:秦始皇来上工了吗》 210-220(第1/15页)
第211章 假牙
高江水道:“那我一会儿给小森打电话,看他能不能从清朝拿来一些等比例模具。”
“行,”王老师答应得漫不经心,突然惊喜地站起身,“老高,你看看这是什么。”
他们看的是清朝一种自动灌溉工具,其构造之精密结构之宏大,完全超出现代人的想像,可以说这个灌溉工具已经把力学充分运用到了巅峰。
和现代工具所差的,仅仅是驱动而已。
那是另一个领域的高峰,只是它被蒸汽和电打败了。
王老师也不等高江水跟许森联系了,当下拨通了许森的视频通话,将图纸给许森看了看,希望他能带回来一个等比例模型。
许森现在就是个大包大揽小孩儿,王老师给他看的这个模型他昨天在人家工部还见过,一个官员一直往他手里塞,是他当时的包装不下了才没有要。
许森可不是客气人,去到人家位面,便是路边的一个稻草他也要的,挂了王老师的电话,就下楼去库房找书包。
他们的库房很大,本来没有多少东西的,但奈何有很多喜欢往家里搂东西的皇帝,现在已经基本上满了。
大书包这样的存货,在许森的印象中是有的。
许森在库房翻了半天,还真翻出来两个,本来想一个给禛叔,可又想起他们携带东西重量限制就又放了下来,找出来一个小的。
“森森,吃饭了,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许森背着一个大书包,前面挎着一个小书包,出门时正好与一个大高个走了个迎面:“璋叔。”
是抱着几个摞在一起的纸箱子的朱元璋,朱元璋风尘仆仆,自从开始大货生意之后,他就常是走路带风风尘仆仆的样子。
“您这是又带了什么来?”许森停下来帮朱元璋抬纸箱子。
朱元璋弯腰进门,笑道:“好东西。”
进来之后找了一个空地,就把纸箱子放上去,打开拿出来一瓶罐头给许森:“临期的罐头,三折批发,什么口味的都有,你看看想吃什么。”
许森:叔叔们好像是刚从饥饿年代走过的人,遇到打折销售的食品就要买,反季节保暖衣也是他们购买的重点。
尽管前不久才从顾老那里换了军中的保暖衣物,尽管他们并不是缺钱的人,但这个个性特点还是没有改。
许森无奈地拿出来一瓶黄桃罐头,看品相是很不错的,能吃,“可是璋叔你买这么多,咱们这么多人也得吃一段时间啊。”
让他送到明朝他是不干了。
这些天整日当搬运工。
朱元璋站起来,高大的身影遮住从高高窗口照进来的橘红色光芒,伸手在许森的脑袋上揉了一下,“包装这么好,慢慢吃。”
许森跟着朱元璋走出去:“璋叔,你买的本就是临期的,过期了吃这些不好的。”
朱元璋哈哈笑道:“这有什么不好的,拉不了肚子。”
想当年他小时候,就算能有一瓶开盖放了十几天的罐头吃,他哥他姐也不用饿死了。
马秀英在外面整理两盆盆栽,听到声音转身,看着走过来的朱元璋喝许森,笑道:“现在和咱们那时候不一样,你的观念得变。”
好的咱们又不是吃不起。
朱元璋的大嗓门爽朗道:“咱在明朝是变了,因为民间根本买不到这样的好东西嘛,现在还是不变了,等我习惯个几年再改变。”
说着把他虎口一捏打开的罐头递到自家皇后面前:“妹子,你先吃。”
马秀英用他另一只手里拿着的塑料小叉叉着吃了一小块,笑着还给了他,对许森道:“别跟他一般见识。”
许森摇摇头,不见识。
朱元璋可能是被今天用超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么多罐头刺激到了,和许森并行环着他的肩膀,还不耽误一边吃一边说:“森森啊,你是不知道咱们以前一亩地能打出来的粮食产量,三石就是高产。三石是多少斤你知道不知道?”
一副考校小孩子的样子。
许森点头说道:“知道。一石大概是一百二十斤,按照秦汉时的计量,还会更少一点。”
朱元璋又吃了一块罐头,语气里充满浓浓的感慨:“但是我们那时候一亩地能收三石麦子,那就是照顾得非常好的肥田,还要是老天爷赏饭吃的大丰年。三石啊,不到四百斤,还不如去年咱们到你明表哥家听说的一亩地打出来的零头。”
如果这种消息只是从现在的电视或手机端获得的,朱元璋可能还不会信,但如今一家农户的一亩地具体能打多少,他是真的到地头看过的。
当初就让他激动地好几晚上没睡好,又是想办法从现代倒腾麦种玉米种又是想办法倒腾化肥的,可惜他用一个月倒腾过去的那点种子,因为化肥量施的不足产量比不上现代的一千多斤。
但四月份收麦之后,朱元璋就称过了,也有九百多斤,真让他和整个朝廷官员都跟看到神迹降临人间似的。
今天去了南边一点的地方送货,看到路边已经有收玉米的,朱元璋再次忍不住羡慕嫉妒起来。
许森不知道璋叔这一天所见,却也很清楚从三百多斤便是高产到如今一千二三百斤都是平常产量之间,亲身见证到这个差距的人会有怎么样的震惊。
朱元璋又吃了一块黄桃罐头,用他已经熟练的现代计算法给许森算:“就按最高产一亩地三百六十斤,明朝普通的百姓可是要种十来亩才能有现代人家一亩的收成。那拥有百十亩地的大地主,还不如现在一家有的那七八亩地呢。”
“你说是不是?”说着又征求许森的同意,许森深以为然的点头,一直以来没有关注皇帝叔们捎种子的事情,今天听到璋叔仔细计算许森才知道现代农业在他们心中造成的影响。
换句话说,现代的一个普通农户人家一年的产粮就堪比以前的百亩良田大地主。
“虽然是这样的,但这样的高产没有化肥是很难达到的,”许森提醒道,“所以,你们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
朱元璋这不就经常在路上记那些广告牌上的化肥厂电话吗,有空就经常去考察,不过深入考察之后才知道,想要生产出化肥还有很多路要走,于是他现在也不着急了。
当然,看到这片大地又到了秋收季节,该有的羡慕还是有的。
三人说笑着走回屋子里,和其他都下班回家的皇帝聚在一起,话题就又到了秋收上,赵匡胤只从天镜上看到过,因此最盼望中秋去明家走亲戚的事。
热热闹闹的讨论现代农业布局的天镜场面,把第一次见到这个的盛唐人都震蒙了。
说好的盛唐呢,我们现在引以为豪的盛世,或许连天镜上这个小县城的一半都比不过吧。
勤政了几天的李隆基刚要懈怠,就听见什么亩产千斤的天方夜谭,又听见他们说正在现代进行的什么扶贫攻坚战。
李隆基看向旁边的心腹:“你确定,先祖来了咱们这儿,能不---”
揍朕?
赵佶的猪头脸给他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