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携二十四臣穿扶苏[秦穿]: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李世民携二十四臣穿扶苏[秦穿]》 30-40(第5/31页)

百姓们能赶得上。”

    这还不够,李世民道:“诸子百家吾皆有发召集之令,就是这些人实在犟种,叫不动。”李世民就把房玄龄的计划说了出来,包括但不限于给他们寄送来自对家的书籍!

    吸引他们,又刺激他们!

    这法‘阴险’得让侯君集笑了,李世民也觉得有趣并且实用。

    就是……

    李世民头疼:“但就像农书的问题一样,他们现如今才只有意动,等他们完全出发到达咸阳,并且开始进行书籍的编撰,那真不知得等到那年何月啊!”

    李世民苦恼。

    编撰成书后还得扩充学院规模,增加学员,培养学员才能进行最终的科举。

    侯君集却若有所思,他看向李世民,悠悠道:“陛下可还记得臣当时所任乃吏部尚书。”

    李世民茫然,不知对方为何会这么说,他道:“自然记得。”

    侯君集声音悠然:“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主持科举考试「1」。”

    转礼部主持科举考试那是开元年间的事情,在侯君集那个时代,科举?那是吏部的事情。

    李世民震惊道:“你不会是

    说……”

    侯君集点头:“科举自我们唐朝才完善,当年的君集能担任吏部尚书可是经过了一番苦读之后通过典选举,定考课才成为吏部尚书的。”

    故而侯君集道:“臣对科举的书籍,可谓是烂熟于心。”

    李世民惊喜万分,拍着侯君集的肩膀就道:“那接下去的书籍编撰,如若有君集那可谓是如虎添翼!”

    “我原本还头疼谁能主持编撰这些书籍,没想到就来了一个君集了!”

    能够帮到李世民侯君集也很开心,他算了算:“陛下身边竟已经集齐了五个臣子了。”

    李世民脸上漾出幸福的笑容:“是呀,已经有五位臣子聚集在朕身边了。”

    虽然现在有些不足,但未来,他能够遇见更多的臣子。

    就是不知道这些臣子是会通过方式找到他,或者被他找到呢?

    侯君集也在好奇,他看向尉迟敬德和刘弘基:“陛下的臣子千千万,那穿过来的有几个多少臣子?”

    总不能所有臣子都穿过来吧?那太恐怖了!

    关于这个问题李世民等人还真讨论过。

    刘弘基道:“最有可能的应该是二十四个臣子。”

    尉迟敬德点头,他也是这么猜测的,他骄傲挺胸,语气自信:“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侯君集却因为尉迟敬德的话呆愣住了,他半响后才轻声道:“是替换的前二十四臣子和后面加入的臣子都能来吗?”

    声音轻缓,怕惊扰到什么。

    但声音再轻,做得极尽的尉迟敬德他们也能听到。

    尉迟敬德迷茫:“啥?”

    “啥替换前后的凌烟阁二十四臣子?”

    “二十四臣子不就那二十四个吗?”

    侯君集的心中再起惶恐,他道:“没有……”

    想到那个可能性,他声音颤抖:“我犯下那个大错,陛下没有更换那个图像吗?”

    让阎立本画下,很容易的。

    因为还有很多臣子想要进入凌烟阁呢。

    侯君集的话让本来热络的场面一凉。

    啊,这个让尉迟敬德他们怎么说?

    皇帝的心思他们猜也猜不透。

    尉迟敬德偷偷得瞄向李世民。

    众人的目光竟然都看过来了,李世民轻咳两声:“朕写下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能入他功臣阁的臣子皆是贞观十七年的他精挑细选,他怎么可能会背弃当时的选择。

    即使后面有臣子做了谋逆之事,也只能说人心易变而已,但这些臣子在贞观十七年之前对他和大唐的忠心与付出是不容辩驳的。

    清晰的感知到陛下未言之语,侯君集心中熨帖,也是在此刻,他终于放下了心中对自己过往的芥蒂。

    那个贞观十四年到十七年因恃宠矜功,粗率无检而谋逆陛下的侯君集已为所做的事情付出身首异处的代价,

    现在的他是不一样的。

    他忠诚于陛下。

    侯君集‘咻’地一下子按住李世民放置在桌案上的双手,抬眸直视李世民的双眼道:“君集自此绝不背弃陛下。”

    “永远!”

    被突然伸出来的手吓到的李世民惊讶抬头,看着侯君集眼底的坚定,他笑了。

    轻声问道:“永不背弃?”

    侯君集笃定:“永远!”

    侯君集真的能做到永不背弃吗?李世民不知道,但他愿意相信侯君集。

    他愿意相信他的臣子。

    侯父侯母就是在这个时候进来的。

    他们下去为侯君集的‘友人’们准备吃食,李世民也不能真的让本来生活就困苦的两位老人真翻出压箱底来准备膳食。

    故而今日的晚间吃食说是他们准备的,实际上是李世民的近卫准备的。

    照顾了侯家人很久没吃荤腥的肠胃,清淡又美味,丰盛极了。

    看这架势也知道自己儿子这半路冒出来的‘友人’是不知打哪儿来的贵人。

    在吃饭之时侯父侯母说什么也不上桌,只说在后面吃好了,只把这个饭堂留给李世民他们。

    劝了好几轮也劝不动,李世民他们在侯君集的阻止下也不纠结了。

    在这中间李世民和侯君集又聊了很多,聊到了有些残军退伍后身体不佳无法耕作,聊到了有何事能安置这些无法耕作的残军。

    聊到了关中百姓在他们的努力下生活已经在逐步变好,不说很好,但至少看得到希望。

    他们还聊到了……

    “现在出现在咸阳的五石散不知是从何而来的,但最有可能的一是商人,二就是来自六国余孽。”

    侯君集的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尤其关注五石散的刘弘基不解问道:“为何如此说?”

    是有什么依据吗?

    依据自然是有的,侯君集道:“别看很多富豪家中都有小辈在吸食五石散,但有些富豪家中,是绝对没有吸食五石散的存在的。”

    “那些人没有吸食五石散的好一部分人家都知道五石散的弊病,有些人甚至能说出这五石散后面会造成的后果。”

    “而这些人皆是旧齐旧魏那边的老牌家族。”

    李世民懂了,他知道为何侯君集能笃定这件事情与六国余孽有关了。

    “既然大致知道这些人的来路,那就不能让五石散再次危害百姓,应该深入撅出他的病根,杜绝它。”

    就像当年杜绝五石散在唐朝的传播一样。

    李世民是绝对不会允许这东西在他的秦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