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主公你不要过来啊》 30-40(第12/30页)
牧民族占领的时候,游牧民族就是从河套一路经过河南地南下打秋风的。
现在河套平原与河南地都在大晋的掌控中,并在那里设立了云中,九原,北地,上郡等郡,而现在,这些郡都是“无主”之地,他们名义上属于燕国,但对燕王零忠诚。
所以,现在是最好的,也是最后一个进攻山西的时间了。一旦他们慢燕王一步,让燕王的势力渗透到山西,那最后比拼的就不是凉州铁骑和山西的杂牌军,而是凉州铁骑和幽州突骑这两支边境王牌军。
白未晞道: “主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必须要尽快点兵!”
————————
第35章
终南何有
关于是否应该开战,何时开战,攻伐各处的问题,游溯召集雍国几位将军开了一场长达好几天的辩论会,据说会议上大家讨论的很是热情,不但以母亲为中心,祖宗十八代为半径,亲切地问候各位将军的父母亲友,还经常通过抛物线邮寄的方式送对方不知道厚不厚但肯定是很重的礼物。
这些会议白未晞并没有参与,因为他不懂兵事,并不想将有限的时间浪费在他无法起到任何作用的事情上。
白未晞在忙另一件事——他在西阁召集了此次科举商科高中的一百人,在西阁和这些商科出身的学子在关于如何推动雍国经济的议题上,展开了一场长达十余日的讨论。
白未晞跪坐在上首,听着这些学子们高谈阔论,妄图从中找到一些能用的想法。
能通过商科考试的人,基本上都是商户出身的子弟。在“士农工商”的制度下,商人是最末流的阶级,他们亦如工农一样努力生存,却因“不事生产”而被统治者斥之为“蠹虫”,因此也不会有其他阶级出身的学子“自降身份”来参加商科的考试。
这些商户出身的学子们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也能进入到国家的权力中枢,虽然这个权利中枢是这样一个充满了不靠谱气息的草台班子,但是他们依旧非常激动,想要对雍国的统治者们展现自己的才华——
毕竟,他们可没少听说,外界的一些人是如何评价商人竟然也可以参加科举这件事的。外界议论纷纷,显而易见,力挺商人科举的白先生要顶着多大的压力。
就算不为了白先生,哪怕是为了自己的举子身份不被剥夺,为了能真正在雍国官场上有一分作为,他们也要展现自己的能力,争取留在雍国官场。
因此,他们虽然不是很明白什么是“经济”,但还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对白先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但白未晞听了他们的想法之后,只是昏昏欲睡,甚至有些明白,为什么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要那样严厉地遏制商业的发展。
这帮商人真是太秀了,明明只是在商业发展的初期时代,没有任何科学的理论指导,但是这些商人们已经从自身从商的经验中明白了什么叫作“一文钱的东西卖八文还要说赔钱”,在与民争利上简直无所不用其极,让人叹为观止。
白未晞忍不住想,真要给他们普及一下银行,银票的概念,他们就能提出来如何通过寅吃卯粮,让黔首借贷消费来提升国家经济。
白未晞扶额。
最开始,他想搞出“商会”这样的东西来控制全国的商户,就是为了避免大批量的官营现象导致民生凋敝的问题。盐铁官营,茶叶官营,马匹官营……只要朝廷想,什么东西都可以官营。
但官营是为什么而出现的?
是国家财政出现赤字,统治者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将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官营的方式来填补国库,本质上就是与民争利。与民争利的行为太过分了,自然就会引起百姓的反抗。
大晋武帝时期,武帝征伐西域,导致了国家财政的赤字。为了搞钱,他将盐铁都进行官营,结果怎么样?贪官污吏一层层剥削下去,盐价居高不下,黔首根本吃不起盐,民间怨声载道。庞大的食盐市场使得商人们看到了巨额的利益,导致无数人无惧朝廷的铁血法令,开始大规模地贩卖私盐。
武帝为了减轻成本,下令铸造成本更加低廉的五铢钱,结果导致了私铸货币的利润空前巨大,使得民间半数以上的人家都在私铸货币,朝廷屡禁不止。
在武帝征伐西域的二十年间,大晋的犯罪率空前高涨,在整个大晋的历史上都空前且绝后。为了应对越来越高涨的犯罪率,武帝提拔了一大批的酷吏,使得民间怨声载道,人言啧啧,监狱的住户比外面都多。
民间沸反盈天,武帝却没有丝毫自省,反而很愿意看见囚徒满街的状态,因为这些囚徒是要被送往战场做民夫的。这样的行为,秦始皇看了都直呼内行。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后来的崇帝实现了崇宣中兴,强行为摇摇欲坠的晋家天下续了一波,武帝大概就要成为大晋的亡国之君了。
史实证明,国家的财政出现赤字,想靠掠之于民来填补是行不通的。但是眼前这些人,他们的思想就离不开“掠之于民”四个字。
白未晞深深叹了口气。
眼见话题已经一路飞奔到要来个“五均六筦”,山川林泽开始收税了,白未晞连忙摆摆手制止了这些人越来越热闹的讨论,说道: “诸君不妨听在下一言。”
白未晞的话刚一出口,整个西阁都安静了下来,众人齐齐道: “请令公赐教。”
白未晞正色道: “诸位畅所欲言,白某所欲也。但白某认为,诸君的想法,都偏了。”
满室一静,众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白未晞继续说下去。
白未晞幽幽地叹了口气,才说道: “诸位之法,与白某所思甚远矣。”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脸色都在刹那间难看到了极点,生怕白未晞会在一怒之下解散这个本来就是新兴部门的“商部”,一名学子立刻道: “不知令公所思为何?”
白未晞道: “白某所思,非与民争利,而是为民取利。”
众人一时间都愣住了。
为民取利?
那商户如何赚钱?
商人行商,赚的就是低买高卖的差价,卖家与买家之间从来都是一场零和游戏。利润就这么多,为民取利,难道让商人的利益受损?
众人都是商户子弟,一听雍国未来的国策可能会损害商户的利益,一时间都有些坐不住了,在座位上交头接耳起来,西阁一时间乱糟糟的如同菜市场。
白未晞也未曾阻止这样的讨论,他用清亮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的神情,将每个人的表情都记在心里。
然而在一阵嘈杂的声音中,却有一人始终不动如山。在别人都在四下交谈的时候,他却只是低着头皱着眉,像是在思考着些什么。
白未晞忍不住将目光落在了这个人的身上——他素来欣赏无论何时都稳如泰山的人才。
白未晞在脑中回想,这人的资料便在白未晞的脑中浮现。
此人名唤“顾独睘”,资料显示此人是琅琊人,并非大族出身,幼时甚至还做过乞丐,在大街上讨饭吃。
后来顾独睘被一个行商之人看到,行商之人觉得此子不凡,便将顾独睘带在身边充作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