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黛玉连开四次政变[红楼]: 5、绝不作假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和黛玉连开四次政变[红楼]》 5、绝不作假(第1/2页)

    义忠亲王的轿子是在林府停过三日后才去的。离去时,林怀瑾随父亲林如海多送了一程。

    两人送行时,林黛玉在府里等了好一段时间。见两人回来,她先是向父亲请过安,随即就拉着林怀瑾走小路问:“你和父亲同亲王讲了什么?”

    林怀瑾逗她道:“你怎么不去问父亲,倒来向我打听消息了?”

    林黛玉瞪道:“你少贫嘴,你还记得你先前答应过我什么吗?”

    他的妹妹着实灵秀,竟是连说人都别有风采。林怀瑾想着,笑答道:“这次是真没说什么。老亲王下江南名义上是来玩的。只是顺巧路过林府,才会来拜访一番。正因如此,老亲王一路上都只是在问江南有何好玩的地方。”

    “那有何好玩的地方?”林黛玉好奇。

    “这个嘛……”林怀瑾一一对着林黛玉复述了。

    他们绕过林府后院的翠竹林,从小径回到平日长待的书房里。直到坐上椅子时,林黛玉还亮晶晶地听着林怀瑾讲外面的那些奇事,直到两个人话题说到京城时,林黛玉忽然有点好奇一件事情。

    “你对京城有印象吗?”

    “没有。”林怀瑾果断答,“离开京中时,我才两岁多。若我那时候就有什么记忆,真该是神仙下凡了。”

    “哦……”林黛玉有点失望。

    他们兄妹是不乏从各种人口中听说过京城的。不说旁人,单道是荣国府的那位史老太君就曾多次提到要林黛玉和林怀瑾一起来京中。只是贾敏念在两个孩子尚且年幼,一直没有答应罢了。

    林黛玉问:“你日后有什么打算?”

    林怀瑾道:“应该是没有的。且先陪妹妹消遣着吧。”

    闻言,林黛玉打量了林怀瑾一番,看着林怀瑾笑面如花,一时竟分不清楚对方的心思是真是假。

    而这么消遣竟是过了一年。

    这一年里,贾雨村连着将四书同着大小礼记对林氏兄妹讲过。而东安郡王府中来的两位嬷嬷则被指为了林黛玉和林怀瑾的贴身婆子。

    林怀瑾倒是还好,他天然就习惯那套宫中的规矩,对嬷嬷权当多一个服侍的人罢了。但作为女子,林黛玉在同林怀瑾共上课堂的同时,却还要兼读一本女四书,算得下来,课业倒是比林怀瑾还重一筹。

    对此,林怀瑾私下问过林黛玉是否要减减分量,但对方只道并没有他想得那么麻烦,笑着说,她抽空读一点别的东西,倒好让林怀瑾对齐她的进度。

    林怀瑾方才想起来,他的妹妹才是他们两人间更聪慧过人的那个。

    他眨眼问:“女四书有什么好玩的吗?”

    林黛玉道:“好玩的没见到。倒是有些故事怪吓人的。”

    林怀瑾好奇:“你给我讲讲?”

    林黛玉一一道了。他看着林怀瑾若有所思,慢吞吞地说:“倒是和所谓的君臣之道有类似之处。”

    林黛玉好奇:“细来讲讲?你这说法倒是有趣。”

    “你且看,所谓女诫有讲: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这不正似着君无多臣,臣无二主?而凡伦理之流左不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讲这女四书通篇的男女换作君臣,好像也没太大区别。”

    林怀瑾柔声道:“就如自古以来思妇诗皆是男人所作,向上颂媚。示弱固然是手段。但谁真听这个,就怕不是傻了。”

    林黛玉道:“你倒是生来就有反骨。也不怕隔墙有耳。”

    林怀瑾笑说:“怕是肯定怕的。不过妹妹这话倒真会夸,我权当奖励听了。”

    林黛玉拿折扇轻打了一下林怀瑾,又实在没忍住自己笑了。

    林府说小不小,说大也不大。两人同居后院,只隔着一道墙的距离,莫说两人一有闲心就往彼此身边去靠,就是早上同贾敏问安时,都免不了同路而行,正是一个抬头不见低头见。

    林怀瑾在这种场合总是柔声细语地笑着。林黛玉也曾问过他你这么笑着不累吗?林怀瑾的回答总是迷茫地看着妹妹,疑惑为什么会累。

    两个人大眼瞪小眼,瞪到最后,旁人只道这对兄妹感情好得实在是不得了——这话倒也没什么错。

    有林黛玉陪着,林怀瑾读书的进度明显快了不少。等到了将经典都念过一轮后,贾雨村叫过林怀瑾,对他道:“你既已经读过经典,那我便慢慢开始教你治文章了,你可知治文章的第一步是做什么?”

    林怀瑾沉思。他琢磨了一会,在贾雨村的目光下慢吞吞地道:“该写什么?”

    “倒也没错。”贾雨村摸着胡子说,“凡是做文章的第一步,必然都是先学着解题。”

    说罢,贾雨村便和林怀瑾讲,他所说的出题难究竟难在哪里:“科举的第一题必起一道对四书五经的八股时文。但本朝例制沿袭前朝,故这套题目自从前朝就开始用过,至如今已经用过三百余年。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林怀瑾回答:“学生愚见,常言道,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就算是再大的宝藏也经不起累年的探访,三百多年的时间足够各地的考官将整套经书翻过几遍,余下大抵留给后代考官的出题空间也不多了。”

    贾雨村赞叹道:“正是如此。而且还有一点,考官出题目不仅要有意与前几次科举的考题错开,同时也要防止被考生摸出套路。故本朝近几十年来,各地的考官都专门挑一些毫无意义的语气词感叹词出题,或者干脆前后句各取半截拼一起。美其名曰考查学生对经典的熟练程度。”

    贾雨村说罢,连举了几个例子。

    “我问你,我考院试那一年,绍兴有一道题,考官给的题言是“及其广大草”,就这五个字,你会想到何文?”

    …文?四书五经里有这段话吗?这五个字连一句完整的话都不算。

    林怀瑾愣了。他翻了翻脑海里背过的经典,下意识看向旁边的林黛玉,看见对方也紧锁起眉头,瞬间稍松了口气,先前几分不自信的疑惑感消了大半。

    但自信归自信,贾雨村既然这么说了,林怀瑾还是不得不再多想想。他想了有一小会,勉强有点头绪时,他听见贾雨村问:“林姑娘有想法吗?”

    林怀瑾转过头看见林黛玉摩挲着合拢的书页,沉吟道:“《中庸》有言: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学生拙能,所能想到四书五经中与题眼有关的,大抵只有这句了。”

    贾雨村露出微笑。

    他解道:“正是如此。这种题名唤截搭题,顾名思义,所给的题眼往往多是从经典中抽取两句话,取其上句末与下句首并合而成。考官也知道其几不成句亦不成文,但就是要你谈谈这截出来的几个字有何微言大义。”

    在解答之后,贾雨村又举了若干实例,如‘君夫人阳货欲’,‘夏曰贤贤’,‘哀而不伤哀’等等诸类。一时倒是让林家兄妹感慨,他们两个的书确实还没有背到火候。

    末了,贾雨村总结道:“这只是题中之一,此外还有取意题,连章题等等。所谓大考难,难在取考官之意,而小考难,就是难在去分析这些刁钻的题眼了。只要把题眼分析清楚,你再套着圣人和大儒给的注释,只要题意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