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首辅的夸夸小夫郎》 160-168(第2/10页)
宜妃上次在宴会上高调宣布自己有喜后,桓王私下找过她一次,让她把孩子打掉。这孩子是宜妃往后的筹码,她自是不肯,两人最后闹得不欢而散。
直到桓王手下的褚大人出事了,朝中局势明朗,桓王手下的大臣不便说话,无奈下才又找上宜妃。
宜妃是高兹人,表面又是姬景璃的母妃,由她劝说老皇帝最合适不过了。
宜妃见桓王有缓和两人关系的意思,她当然是很卖力的向老皇帝吹枕边风。
“陛下,您忙于朝政,都有好几天没来看臣妾了。”宜妃声音甜得发腻,向老皇帝撒娇道。
老皇帝沉沉地“嗯”了声,抬手在宜妃微微隆起的小腹刮了一下,“是朕疏忽了,你近来可还安好?”
“臣妾一切安好,小皇子也很懂事,一点都不闹臣妾呢。”宜妃想到自己的目的,便上前讨好道,“倒是陛下脸色差了些,面带倦意,不如臣妾替您揉一揉。”
说着一双软胰就抚上老皇帝的太阳穴,轻轻柔柔地给老皇帝按摩起来了,不消片刻,老皇帝就被服侍得闭上双眼。
宜妃见时机成熟轻声道,“陛下,您所为何事烦恼?不如说给臣妾听听。”
老皇帝闭目不语,一副享受沉溺其中的样子,宜妃继续温语,“妾是个深宫小女子,朝政之事臣妾一窍不通,民生臣妾倒是略有耳闻。”
“听闻有位官员曾断言‘今朝有硕鼠,偷料桥自摇。劝君莫过桥,百姓怨难消’,这位大人真当是字字珠玑,料事如神呐,只可惜……”宜妃故意停下,等着看老皇帝是何反应。
老皇帝果然被吊足胃口,睁开双眼问道,“可惜什么?”
“可惜这位大人说完预言后不久,就被贬去崚南了。如今事如他所料,百姓直呼神人呢。”宜妃停下按摩的手,抚上老皇帝的双肩,亲昵的搂着老皇帝。
“何许人也?”老皇帝问。
“臣妾怎么会知道,不过是今日听了个民间传闻罢了,陛下亲自去查查不就知道了?”宜妃道。
桓王一早就在宫外散布了流言,老皇帝一问就会知道。
桓王和宜妃里应外合,没过几天,远在崚南的孙大人就接到返京的调令。
九殿下自觉是自己事情没办好,工部尚书一职绝对不能再落入桓王囊中,他想好了在孙大人返京的途中把人暗杀了。
好在被姬景璃劝住,“九弟稍安勿躁,此人回京至少需要一月的路程,其中的变数还未可知。”
“七哥有什么好办法了吗?”九殿下见姬景璃老神在在的模样,询问道。
“民间传闻又不止一个,而且当然是当地的最管用了,好比崚南的传闻比起京中的传闻就更有可信度。”姬景璃勾唇。
第 162 章
农历二月二十三, 万物复苏,春光无限好的日子,也正是老皇帝精挑细选出海的好日子。
老皇帝组织出海的规模十分宏大, 大型海船八艘,应有初修造的战船用了六艘, 一艘大型海船可容纳上千人, 战船可容纳八百人。
这次出海的人数总计一万人左右,其中包括老皇帝挑选的精锐部队五千人, 杂役三千多, 再加上一千的童男童女。
名义上是为老皇帝寻找蓬莱仙岛的,但其实是一次很好海外贸易和交流的好机会,姬景璃很早就将自己的人安插进老皇帝选的出海亲信部队里面了。
等他们一出发,姬景璃的人就会把老皇帝的亲信控制住, 夺走船只的控制权,将这次出海变成一次真正的海外贸易。
反正到了一望无际的海上, 老皇帝的亲信也只有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份儿。
老皇帝盛装出席,表示对这次出海寻药期待非常的高, 他站在码头上慷慨激昂的嘱咐着乘员, 时不时喊得脖子上的青筋暴起。
应有初都怕老皇帝这么喊撅过去,不过如此一来, 确实调动了乘员们的兴致,一万多的乘员站在船上, 热血地回应着, “不达目的终不还!”
震耳欲聋的声音刺激着应有初的耳膜, 他微微张嘴保持压力平衡,眯着眼睛看向停靠在码头的十四艘大船, 心里忽然闪过一丝莫名的恐慌。
将士领完命朝着战船走去,应有初看着一个个将士从他身边走过,心里的恐慌越来越大,情急之下,他拉住一个将领。
将领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以为自己是宁王殿下的人的身份被发现了,一抬头又被应有初饱含泪水的双目震惊到。
“海上危险重重,你们一定要当心,还有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了。”
将领见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在他们身上,他怕引起怀疑,正要打算抽身离去,就听见应有初继续说道。
“天气变幻莫测,但我向你们保证,不论你们出海的结果如何,大越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应有初疯狂地暗示他,不管京中局势如何变化,不论出海顺利与否,只要他们回来,大越就不会为难或者抛下他们。
“所以,你们一定要回来啊,绝对不能随便找个小岛安家就不回来了!”
将士全都上了船,开始启程航行,应有初还在码头上呐喊,“一定要回来啊!!!”
应有初望着远行的船只,心道,这么多人出海,船上有男有女,还有孩子,千万别搞出一个小日子来呀!
宜妃在老皇帝的身后挑拨道,“不知应大人和那位将领关系这么好,离别之际还有这么多话要说,”宜妃朝老皇帝微微一笑,“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码头风大,他们并未听见应有初和将领的谈话内容,倒是听见应有初感情深厚一声声地喊着“一定要回来”的话。
老皇帝生性多疑,本来都要揣测应有初和那位将领的关系了,结果一旁的总管太监尖声细语道,“这次出海也有应大人的一份儿功,想必他对大越爱得深沉吧。”
说罢,就见应有初狠狠地抹了把泪,众人瞬间肃然起敬。
老皇帝的疑心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对应有初又刮目相看了一次。
正在掬泪的应有初心中暗骂道,靠!这码头上的风也太大了,吹得眼睛都酸死了。
三月初,应有初接到封他为工部尚书的圣旨,听到太监念时,他还愣神了一瞬。
昨日他们还在陆景时家中商议此事,事情都按照他们计划中那样进行着,二月底老皇帝派去巡查的按察使回京述职。
先太子曾有恩于这位按察使,故而九殿下找上他时,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九殿下的要求。
按察使按照九殿下的吩咐,装作无意的样子向老皇帝传达出关于崚南的信息,老皇帝一听,他正好想多了解了解孙大人,就让按察使详细的多说了些。
结果这一听,发现孙大人是一个呆在崚南五年却一件政绩都没做出来的草包,老皇帝虽心生失望,但也没过早下定论。
按察使适时打住崚南的话题,转而说些今年百姓扩大桑田的农事,并提及今年桑蚕丝的产量定然比往年高出五成。
蚕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