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南北: 130-1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关山南北》 130-140(第9/17页)

与攻城之战。然而东征西讨数十载,又经灭燕之战,连攻燕京、开封数座中原城池后,蒙军攻城之术已是今非昔比。赫烈汗尤为重视西路川蜀之地,不仅命长子库腾为统帅,更是调派了最精锐的兵马与工匠,所制攻城战械,精良无比,威力十足,比宋军有过之而无不及。且其更大规模在军中使用火药,制发机飞火、火药炮等,寻常城池根本经不住其连翻打击,若蒙军再次卷土重来,此事必为我军当务之急。

    昔日宋蒙联手攻打蔡州,蒙兀人恐怕是有意藏拙了。

    思及此,裴昀再也忍耐不住,主动向赵韧请缨入蜀。

    当初蒙兀甫一南侵,她便有请缨之心。于公,川蜀乃江南命门所在不容有失,于私,她师门春秋谷正在川南地界,覆巢之下无完卵,若川蜀落入蒙兀之手,春秋谷亦浩劫难逃。

    然而彼时她练白藏功初有小成,体内郁结真气刚有所化解,不知为何却是猝然遭阻,再难精进,如山中遇窄洞,路越行越窄,越走越逼仄,最后竟是被卡在石壁当中,上下左右动弹不得!

    裴昀大骇,初时还以为自己功行岔路,走火入魔,亦或是记错心法,误入歧途。然回头仔细梳理之后,发觉并未有疏漏之处,因此更加迷茫。其时她已是骑虎难下,别无选择,索性决定破釜沉舟,强冲关隘。

    那李无方能练得,她自然也能练得!

    自此,裴昀开始在家中闭关练功。

    习武之人闭关,必定是为了突破练功瓶颈,提升内力修为,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三年五载,如裴昀小师叔公宋御笙便三不五时闭关修炼,自师公秦碧箫故去后更是常年为之,可对裴昀来说这还是头一遭。

    一则,她虽内力精纯,但毕竟年纪尚轻,未到自创武学一代宗师的地步;二则,她内功根基来自于师门所传玄英功,自幼习之,一路都有师叔伯保驾护航,答疑解惑,故而未曾遇见过困境。

    如今,她决心闭关,且无人护法,这本就是铤而走险之举,然而她欲驰骋疆场,便必须疗伤治疾,令自身武功再进一境界不可!

    闭关之初,她日日废寝忘食,静思冥想,打坐练功,只觉枯燥艰难无比,只靠毅力支撑。十天半月之后,她不再在意时光流逝,常常睁眼闭眼间,便是一昼夜过去。三个月后,她已入无我之境,一切身外之物都抛之脑后,日升月落,花开花谢都与她无关,天地之间,唯一人一心一道矣!

    某一天,裴昀若有所感,从神游太虚之境缓缓睁开双眼,只觉身心舒畅,经脉皆通,四肢百骸说不出的轻盈,说不出的有力。

    至此,距离她闭关之日,已过去了半年。

    此番闭关,她不禁将内伤疗愈,更是将白藏功练得大成,武功更上一层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没过多久,宫中传来消息,赵韧同意了她的请缨。

    大宋景明六年二月,裴昀再领参谋军事之职,出督四川。

    这一次她将要面对的敌人不再是白山黑水间走出来的燕人,而是来自漠北草原的蒙兀骑兵,被遥远的西方称为“上帝之鞭”的军队。那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究竟会阻拦住蒙军南下的脚步,还是成为蒙兀铁骑所征服的一座寻常城池?

    鹿死谁手,成败未定,且拭目以待!

    第136章 第三十章

    三月,裴昀与卓航自夷陵走水路入蜀,经三峡,逆流而上,一路来到四川制置使府衙所在重庆府。

    是日清明时节,细雨婆娑,朝天门码头笼罩在一片烟雨朦胧之中,却比江南之地少了三分诗意,多了三分凄迷。

    昔日古渝雄关,虽未亲身经战火洗礼,受川北战事影响,却到底破败不少,来往船只稀少,行人寥寥,一派萧条之势。

    下船之后,卓航前去向当地人打听去往府衙之路,裴昀牵着追月立在路边,有一下没一下摩挲着它的鬃毛。追月追随她多年,这还是第一次坐船,困在船舱之中许久没见主人,不由生出三分依恋,难得撒起娇来。

    这一人一马挨挨挤挤的共撑一伞,主人仁善,白马温顺,惹得过路行人纷纷侧目。

    裴昀无意之间瞥见不远处岸边石垛上坐着一人,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持鱼竿,雨中垂钓,气定神闲,一旁蹲着一肤色黝黑的少年,时不时替其收线挂饵,手脚十分麻利。

    然而裴昀在此站了片刻,只见那蓑翁已补了五回鱼饵,却是一条鱼都没有钓起。待少年再收线时,裴昀定睛一看,发现那鱼线上竟是一条直钩。  除去姜太公,世上哪还有以直钩垂钓之人?

    裴昀心生好奇,忍不住走了过去。

    “这位先生?在下冒昧一问,先生为何用直钩钓鱼?是闲暇消遣,还是这其中有何秘技?”

    一把低沉清雅的嗓音从那斗笠下传来,带着些许戏谑:

    “昨日有位算卦先生告诉我,今日巳时三刻在此处下钩,必有金鲤得钓。我想他既如此言之凿凿,此事自然天命所定,就算以直钩而钓,想必也能百试百灵,因此前来一试。”

    因其斗笠低压,看不清容貌,但从露出的光洁下颌能辨出此人年岁不深,约莫三十几许,并非渔夫,却是个儒生。

    裴昀听罢,一时不知他到底是迂腐,还是无聊,只好干笑了一声:

    “先生倒是颇有闲情逸致。”

    那人慢条斯理道:“不闲坐垂钓又能做什么?眼下天下大乱,两国交战,百姓受苦,保不齐那蒙军明日便打到了重庆府,还不如及时行乐,过得一天是一天。”

    “所以先生打算浑噩度日,坐以待毙吗?”

    “不然呢?走了燕人,又来了蒙兀人,这日子不知何时是尽头。在下愚昧,无论如何也想不通,那蒙兀南征北战,连灭数国,开疆扩土,明明已是君临天下,为何偏偏还要侵占我大宋河山,难道当真是蒙兀人天性残忍,野蛮贪婪,人心不足蛇吞像么?”

    裴昀闻言一愣,想了想,回答道:

    “是,但也不是。私以为,那蒙兀历任大汗之所以征伐不止,莫过于八个字——好战尚武,笃信虔诚。而之所以如此,却是与那蒙兀人习性密不可分。蒙兀人世代居于漠北草原,放牧为生,牛羊吃草,比之耕种劳作,这本身就是一种掠夺。而雨水多寡,草场枯荣,靠天吃饭,使得生死无常,为活下去而不择手段,故而蒙兀人性格多坚韧强硬。如此长久以往,矛盾加剧,侵略扩张便成了唯一出路。故而古往今来,塞北游牧部族频繁南下,皆是为此。”

    “好,好个好战尚武,笃信虔诚!”那人大为兴奋道,“公子一针见血,字字珠玑!却不知公子看来,蒙兀人又有何弱点?”

    “好战必亡,蒙兀人终是会被穷兵黩武所累。”

    那人却是摇了摇头道:“在这一点上,我却与公子看法相悖。”

    裴昀问道:“先生有何高见?”

    “世人畏惧蒙兀,更甚于畏惧北燕,只因蒙兀骑兵无往不利,所过之处,亡国灭种不知凡几,可那些被蒙兀所覆灭的国家,却也各有各的缺点,西夏国力低微,北燕傲慢自大,花剌子模重利贪婪,吐蕃痴迷佛道,看似亡于外患,实则亡于内忧。而蒙兀看似无坚不摧,实则缺点与弱点也更为明显,因尚武好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