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女眷贬为庶民后: 90-10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侯府女眷贬为庶民后》 90-100(第14/17页)

了,她知道明宝清今日回来接她,可外头又下了雨,她担心明宝清会淋雨,理好了书箱正要出去。

    她转过脸,看着那个婢女,又看向嘉荣郡主,轻道:“敢问郡主有何事?”

    “你真是明家三娘?”

    “童叟无欺。”

    嘉荣郡主轻笑一声,道:“圣人还真是宽宥。”

    “圣人恩德,永世难忘。”明宝盈侧身站着,没有收回门外的脚。

    “你很赶时间吗?难道与我说几句话的功夫都没有?”嘉荣郡主问。

    “她等她阿姐接她回乡上住呢。”

    崔四脱口而出,用帕子掩了掩唇,看了明宝盈一眼,又望向坐在那慢悠悠收拾笔墨的萧奇兰。

    萧奇兰也带了伺候的人,但那个婢女几乎不说话,只萧奇兰一个眼神就懂她的吩咐。

    “是该如此,”长宁县主道:“哪来的就回哪里去。什么人也好住在书苑里的?”

    明宝盈站直身子看嘉荣郡主,做出一副有些困惑的样子,道:“哪来的就回哪里去?”

    说罢,她垂眼一笑。

    嘉荣郡主和长宁县主的脸色就是一沉,此时有笑声像一缕鬼火似得冒出来,叫人心头一颤,萧奇兰起身从她们二人眼前走过。

    “萧娘子是在笑什么?”嘉荣郡主饶有兴致地问。

    “我笑崔四娘子今日穿得滑稽,红鞋绿裙,像个走街串巷的牙婆。”萧奇兰说。

    “萧娘子何必如此刻薄。”嘉荣郡主微微蹙眉,很是关怀地看了崔四一眼。

    长宁县主睨着萧奇兰身上的灰银绸,道:“咱们这样的年岁,穿什么鲜妍的颜色衬不起?衣裳也要挑人来穿,可不要托大了。”

    “什么叫托大呢?”萧奇兰不解道:“是孤身一人入京,自以为海阔天空凭鱼跃?”

    长宁县主是圣人六叔豫王的嫡女,豫王的封地在豫州。

    嘉荣郡主则是建王的女儿,建王资质平庸,为先皇所不喜,所以早早就封了王,赶到建州去了。

    但这一辈的儿郎里似乎有几个质素颇为不错的,尤其是嘉荣郡主的同胞兄弟,甚至有传闻说,他长得与先皇很有几分相似,真假不知,但有人造势是一定的。

    “可到底,只是投石问路的那颗小小石子。”萧奇兰停在嘉荣郡主跟前,忽然像个鬼鸮似得转脸看她,嘉荣县主的婢女护主要拦她,被萧奇兰的婢女一把扯住甩出了门外。

    “你有什么资格说这样的话!”嘉荣郡主惊得往后退,萧奇兰一步就逼到了她眼前,轻声道:“圣人临朝,与我们而言自然是海阔天空。建州那小小地方,出来了,哪里还要回去?温先生说你的文章有很有几分见地,我倒没看出什么,也许是这几日

    你是日里也忙,夜里也忙,带进京的那些人都散到哪里去了?你也觉得太急了一点,是不是?可惜啊,人家虽然跟你来了长安,却不认你做主,一个微末小卒都能无视你的意思,太可怜了。你真甘做父兄的垫脚石?如若这般,你真太叫我失望。我甚至都,很看不起你。”

    萧奇兰直起身,拍了拍嘉荣郡主泛青的面孔,走了。

    廊上,明宝清和苏先生正走过。

    “明娘子。”萧奇兰赶在明宝盈前头先喊了她一声,屋里众人都听见了。

    “萧娘子。”明宝清对她笑了一笑,又道:“可是苦夏?怎么瞧着比上回见你要瘦了些。入了秋,可要好好进补。”

    “多谢明娘子关怀,姐姐什么时候得空,我家中的桂花山药糕做的还不错,咱们一道补一补。”萧奇兰笑得很甜,与方才在屋里的迫人气势截然不同,言语间又把称呼换得亲密了许多,“我住永昌坊的小南口。”

    明宝清怔了一怔,笑着点了点头,心道,‘永昌坊的小南口,还真是贵人中的贵人,再走几步就是东宫了。’

    第099章 工部司匠

    工部工部司的小小主事只有初一十五的朔望朝才有资格向圣人请安, 但平日里的常参只有五品官员以上才能参与,小小主事并不够格。

    所以宇文主事的折子都是递到工部,再由工部审议过后, 再由侍郎或者尚书呈给圣上的。

    如果说礼部、吏部上下多是崔尚书的门生, 那么户部就可以说是被宇文惜牢牢拿捏的, 刑部尚书是林家的女婿, 侍郎又是林家的门生,兵部尚书之位空悬,共两位侍郎, 其中一位是高大娘子的夫婿, 另一位则范娘子的父亲。

    而工部尚书陈镇是先皇在位时考中的进士,那年一榜进士二十二人,只有他一个是寒门出身。

    陈镇为人低调踏实, 是孤臣也是能臣, 他成婚很晚, 夫人出身普通, 膝下子女还小,唯有一个侄儿在万年县做县令,叔侄俩都是温吞性子, 不爱结党。

    他在侍郎的位置上坐了很久, 工部司和水部司里的那些如宇文主事一般的‘呆子’都是由他一个一个搜罗提拔起来的,圣人登基后, 陈镇升任了尚书一职,行事作风照旧, 工部上下受皇位之争影响最小, 几乎没有。

    “这所谓水田犁不过是在江东犁的基础上稍加改动些许,即便真有你说的那些好处, 哪里就值得给她一个官位了?”殷御史出言道。

    “此人除了改犁之外,在营造一事上确有些才能,新扩的染坊也由她也有所参与。且水田犁已在官田中用过,的确省力不少,”陈镇一板一眼地说:“以水牛牵犁,从前一人需得两日才可耕一亩,换犁之后一人一日半就可耕一亩,这半日功夫不可小觑。且那水田犁改过之后,精简木料,磨损后又方便农人自己修补,下官已让工部司制作了两百犁,待完工后分发给长安万年两县,百姓可取自家旧犁来换。”

    “陈尚书此举是否太大张旗鼓了些?”殷御史又道:“似有为明氏余孽铺路之嫌。”

    ‘余孽’二字令一直没有做声的褚大学士微微侧眸看了殷御史一眼,他是集英殿大学士兼御史大夫,但御史台上下并不只有一条舌头,殷御史如郭给事中一般,都是崔尚书门生。

    褚大学士还记得先前有人弹劾殷御史,说他的结发妻子方氏暗中与被流放至陇右的方家军奴有所往来,经查,也不过是寄些衣物吃食而已,书信里并没有什么大不敬之语,只有长姐一片慈爱关怀之心。

    褚大学士思虑再三,还是不打算用这本奏来剔除异己,却没想到过了两日,听闻方氏在道观中病故了。

    人心凉薄,褚大学士并不十分意外,只是对殷御史的为人又看低了几分。

    “此举是为民生,少给我扯那些。”陈镇转过身来看殷御史,垂着双死鱼眼用笏板戳了戳殷御史,道:“你很没有资格与我说这些话。”

    殷御史一噎,气道:“虽说下官的官位比不得尚书您,可在朝堂上议事,不过是为了圣人分忧,谈何资格呢?”

    陈镇嗤之以鼻,道:“我的意思是,你先去耕两日的田再来说这些话,官田里冬日也需翻耕的。”

    “没耕过田地就不能说了?陈尚书自己难道耕过?”殷御史这话一出就知道错了。

    陈镇果然道:“我这粗手大脚,当然是耕田出身,只是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