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女眷贬为庶民后: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侯府女眷贬为庶民后》 60-70(第16/17页)

怨诉苦,别人苦了,就像是自己甜了。

    但有了水车灌溉的稻田还是油绿绿的,就算是犯愁雨水少,皱皱眉,转眼又笑起来。

    尤其是姜家人,这几日听说是要给姜小郎做亲,要去给女方家里下聘,等冬节日就能办喜事了。

    孙婶子闲来给喜欢给人做媒,乡里有好几对都是她给扯的红线,成就姻缘,延绵香火不说,谢媒酒再加上媒人红封,那也是一番很可观的收入,不然怎么会说‘说好一门亲,好穿一身新’呢。

    姜小郎这婚事,孙婶子早就看在眼里了,姜家人性子都和气,姜母虽守寡,却不是悭吝性子,同大儿媳一贯有商有量。姜父虽去

    得早,可当年也攒下了钱做家底,姜大郎娶妻生子的排场样样齐全。

    他兄弟两个不多不少,一个是庄稼好手,一个也能在山里搂食,这门亲事一说一个准。

    可能干的儿郎必定是有自己主意的,姜母也奈何不得,姜小郎又是人面广的,孙婶子刚一提兴牛里的刘家女,他马上就说:“她阿耶是不是上门入赘,等岳父岳母一死,立刻把全家都改他姓的那个?”

    孙婶子‘呔’一声,说:“哪有全家,他,他媳妇不,不没改吗?”

    姜小郎大笑起来,摇摇头。

    过了几日,孙婶子又提义丰乡上的一个寇家女,姜小郎摸摸下巴,说:“她阿兄是不是就那个同卫小郎打架的?”

    “这打一架又没什么喽,是卫小郎先惹事的!”孙婶子信誓旦旦地说。

    姜小郎叹了口气,说:“为路边的几个烂果子也能打架,简直是闲得发慌,怪不得头上光光,脚板长疮!”

    “人家脚底板的事你都知道?”孙婶子真无可奈何了。

    作为一个很难被媒人三言两语蒙蔽的人,孙婶子觉得姜小郎可能要打一辈子光棍了,盲婚哑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什么都门清,这亲还怎么定?

    可偏偏,他就真要娶个长处短处一览无遗的人回来了。

    “钟娘子啊!?”孙婶子几乎要被自己的口水呛死。

    姜母点点头,她已经过了震惊、反对、犹豫、默许等等阶段,眼下她心里有的只是期待。

    原本姜小郎春天的时候就去过高平乡了,那时候钟父是同意的,钟娘子不同意。

    她是被休回来的,再嫁还嫁在的同一个地方,真是面皮也不要了。

    姜小郎则信心满满,还是一得闲就去钟家表现自己。

    知道钟娘子想在家中编些席草制品,近处的席草都被周家买去了,他就替她去远些的地方买,这事儿很见心意。

    钟娘子虽还是不答应,席草钱也是给了的,但态度已经和缓了些。

    渐渐地,席草编出来了,夏日席子、扇子好卖得很,姑嫂、侄女三人边编边卖,装钱的罐子都没时间数。

    钟父吃过一盏酒,似是醉意醺然,走过来踢了一脚,倒出半罐的铜钱来,他故意脚踩在上头过,做出一副视金钱如粪土的清高样子来。

    可姜小郎再来时,他的口风却严谨了起来,口口声声惜女爱女舍不得女。

    他嚷得很高声,很自得。姜小郎面上笑容不改,只是侧眸睇了钟娘子一眼。

    隔着朦胧黄绿的草帘,就看到她低着头坐在一堆席草里,手里折来折去,然后抬起那只有无数细小伤口的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

    那并不是因父亲珍爱而深受感动的泪,而是心酸的泪。

    再后来,看在一份与头婚无异的彩礼单子上,钟父答应了。

    钟娘子脸红眼睛也红,撩了帘子回屋去了。

    一贯机灵的姜小郎傻头傻脑想追进去,被倚在门边的嫂嫂一拦,钟家嫂嫂手里正编一把扇子,她笑了笑,说:“绕窗后头去,妹妹面皮薄,你进去还怎么说话?”

    姜小郎爬在窗台上往里看,见这屋子里摆着很多杂物,门边还倚着一根捞鱼的网兜,这是他给钟娘子侄女做的。

    这个屋子应该已经成了孩子的房间,也是杂物房,钟娘子勉勉强强挤进来,处处不自在。

    她侧身坐在床沿上,愣愣出神,不知在想什么。

    “小雨。”姜小郎喊出了这个他偷听来的名字。

    钟娘子转脸看他,只看到他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

    这人不高大,也不英俊。论外貌比不上周大郎,论性情她暂时也只看到机灵油滑。

    她知道他喜欢自己,可喜欢又能怎么样,她真的很害怕。

    “你别怕。”姜小郎像是知道她心里的念头,忽然说。

    钟娘子没有说话,看着他小心翼翼从窗缝里递东西进来,那是用帕子裹着的一根玉钗,通体柔白,只有顶上一点微翠。

    “这是我阿耶最挣钱的时候给我阿娘买的,是双钗来的,另一支在嫂嫂那里,她的玉钗顶上是一点黄玉,其他没有不一样。”姜小郎说话的时候 ,眼睛一直望着她,“我阿耶对阿娘很好,我阿兄对阿嫂也好。”

    钟娘子的目光从玉钗上移开,落到姜小郎脸上,她轻声说:“我知道。”

    寻常百姓家,因娘子害口而试图去温泉庄子上买鲜菜的郎君不能说绝世罕有,但一定是少之又少。

    虽说那鲜菜最终也没买回来,人家根本不卖一株半株,但心意要紧,姜大郎走过的山路,敲门时的忐忑,赔过的笑脸都不是假的。

    “所以,像不像三分样,”姜小郎翘起唇角笑了起来,又说:“你别害怕。”

    知道了姜小郎和钟娘子婚事的孙婶子虽然长舌,却不至于生事,只是在走过周家时忍不住多回头看了两眼,心下感慨之余,又进蓝家讨一碗水喝。

    家里正好没什么人在,林姨去豆腐坊做工了,明宝锦在游家学堂,老苗姨忙好了午膳,擦了把身子正在歇息。

    蓝盼晓迎了她进来,秋香色的衫,褚色的襦裙都是洗了多次的旧衣,色泽黯淡却柔软,但却有了几件新首饰,缀在她腕间、耳畔、发髻里,将她整个人都点得容光焕发。

    “唉,三娘子、四娘子都念书去了,苦了你支应家里。”孙婶子的眼睛在茶碗沿上滚来滚去,耐不住问:“你家大娘子呢?”

    “不辛苦,她们都顾着家里呢。”蓝盼晓浅笑着说,“里正不是请石匠来做个滚碾么,她去看了。”

    “噢,”孙婶子喝下一口水,问:“你们凑那个钱吗?”

    蓝家种粮很少,豆子也不多,孙婶子问这句话是想听她说没有,因为孙家也没凑。

    “大娘子打算凑了,”蓝盼晓却说:“平日里要碾些什么也方便。”

    而且游家和黑大他们秋收后的粮都可以用,文先生名下亦有免粮的份额,有些田产挂在他名下,秋后也会有一笔粮。

    若不凑这个份子,也可以用碾,但碾米碾面都得缴钱,或者留下一些米面,若是碰上凑份子的人家要用,就得排后头去。

    明宝清以长远计,一开始就把份子凑了,先不论日后,就是眼下做碾的时候,说话做主都能方便些。

    “做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