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家人: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80-90(第16/17页)

一百文至一贯,共六种。

    一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 四贯合黄金一两。

    不兑现, 不分界,不限地区和流通时间,不规定发行限额, 没有发行准备金。

    更牛掰的是, 只出不进。

    厉害了吧, 你不贬值谁贬值。

    虽然这些年, 朝廷曾采取各种措施、妄图维持宝钞哪怕是一点点的购买力。

    但也全都是白日做梦。

    到了咱们眼下弘治朝,民间就坚决只用银子和铜钱交易。

    “宝钞?什么宝钞?拿走!”

    所以说,大明宫廷的宝钞司是管厕纸的, 一点儿没错, 这可不就是厕纸么。

    不过,这“大明宝钞”存世极罕,到了现代那可是值钱多了。

    如果能把仓库里这些明钞弄去现代拍卖, 那他们可是发大财了。

    现在这玩意儿不值钱,不光大明从官到民都知道,就连朱小炜都一清二楚。

    “我才不要。”

    没用的东西,他也不要。

    “老三。”赵小照说,“老实交代,你是不是藏私房钱了?”

    朱小炜莫名其妙:“哪有。”

    赵小照语重心长地说:“老弟啊, 现在咱们家里缺钱,十分缺钱,相当缺钱,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朱小炜委屈巴巴摇头。

    “真没有?可不准藏着掖着。”赵小照还威胁他,“小心把你给卖了换钱。”

    朱小炜不高兴了:“没钱让爸爸妈妈去赚钱呗,我还小呢。”

    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

    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早。

    人家还是个宝宝呢。

    “你不小了,你都三岁啦。”

    “哼,就算没钱也轮不到卖我,要卖也是先卖你。”

    赵小照:……

    爸爸妈妈去上班,赵鸣张宛是老板。

    都成老板了,怎么可能还自己上班。

    老板都是剥削下属的,现在下属还尤其的多。

    内阁是干什么的?

    六部是干什么?

    你们别光顾着骂我,也干干正经事儿啊。

    难得的,赵鸣亲自召开了一个会议——大明财政会议

    会议议题——如何搞钱?

    户部尚书周经说:“搞钱是搞不来钱的、说什么都搞不来。归根结底、还是陛下要节俭。”

    赵鸣:“不能节俭我一个人,要节俭大家一起节俭,你们今年工资都别发了。”

    之前的户部尚书是叶淇。

    叶淇之前是李敏,这俩人为了搞钱、都力推将纳粮开中法变成折色法。

    所谓的纳粮开中法,是因为九边重镇驻扎着很多士兵,每一天都需要消耗掉大量的粮饷物资。

    朝廷让商人运送粮饷到边关,换取盐引售卖,毕竟盐从来都是官营的。

    根据“军守边,民供饷,以盐居其中,为之枢纽”的特点,这种制度称为开中法。

    通过让盐利给商人,既调动民间运粮的积极性,也解决了各大军镇所需的物资问题。

    不过,制度施行一百年,弊端当然越来越多。

    比如盐引超发,商人拿到了盐引,却无盐可卖。

    成化末年,已经有商人拿着盐引,等待了几十年都没能领到食盐。

    如此,商人运送军粮的积极性便大为降低。

    各个军镇的所需要用到的物资也逐渐匮乏。

    至于折色法,就是不需要商人再将粮食运去军镇了,直接把钱缴给朝廷就行了。

    折色法推行后,徽商挟其在两淮的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了。

    其实,赵鸣也明白为何李敏和叶淇要力推此法。

    因为他们都是户部尚书管钱的,又不是兵部尚书管打仗的。

    一项折色法,至少能让大明王朝的国库一年多出了一百多万两银子。

    至于九边军镇的粮食怎么办,那和他有什么关系。

    叶淇:让您老人家节俭、您又不乐意。

    ——现在我想出法子来,您还不乐意……

    ——你就直说吧,您到底要怎么要?

    就算是饮鸩止渴,这反正是止了渴啊。你就说止没止吧。

    赵鸣很生气,把叶淇赶去南京了,让周经来干。

    只是周经也没有办法无中生钱,只好广泛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陛下说了,这次所有的上疏他亲自看。”

    *

    众所周知,所有发财的门路,那都写在刑法上了。

    不过如果穿成皇帝,理论上是要好办一些。

    毕竟他可以定义,什么是非法、什么是合法。

    比如他找个什么借口,把那些有钱人,特别是藩王什么的全都抄家了,总能抄出个大几百万两的白银。

    不过,万一有一个两个不肯束手就擒、要造反的。

    那又得花钱下去平叛了。

    这一进一出,唉。

    “反正一产二产是发不了大财的,暴富只能靠三产。  ”

    一产:农、林、牧、渔

    大明现在绝大多数百姓还是搞这些,能温饱就不错了。

    二产: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

    赵鸣说:“要不咱们先在两京还有各大城市买地买房,抄高房价,让那些有钱人来接盘。”

    想当年他们就是高位买房接的盘。

    如今总算是有机会当资本家了。

    “建筑业是二产,你说那是房地产,还是三产。”

    要么,就是搞贸易。

    最好还是跨境贸易,来钱快。

    张宛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奏疏。

    “我就不信,里面就没有一个让开海禁的。”

    虽然大明有海禁,但只是不让私人搞贸易,官方的朝贡一直是络绎不绝的。

    只是相比海关赚钱,这朝贡居然还要贴钱?

    藩国的使节带一些土特产来,为了显示我天朝大国地大物博、财大气粗,皇帝往往要多多赏赐。

    五个字——花钱买面子!

    不过,来朝贡的外国使团,其实还都夹带了许多私人货物,用以私下贸易,市舶司也知道。

    咱们大明天朝上国,根本不会在乎这些蝇头小利,自然干脆免税。

    如此一来,这私下的互市简直比官方的朝贡贸易更加热闹。

    除此之外,东南沿海还有许多私下走私的,自不必说。毕竟哪朝哪代都有。

    头两年,赵鸣就下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