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明一家人》 40-50(第10/15页)
事会干事的,在南直隶随便挑几个县,再次清丈一遍土地,户籍重新登记造册。”
汪直一愣:“您的意思是——”
张宛反问:“你在南京这么多年了,你说这两份档案不说完全对上,能对个七七八八吗?”
“自然不能。”
开什么玩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直隶是科举大省,朝廷大员多出于此。
功成名就之后,自然也要回乡置办田地。
便是地方官员,还得仰仗他们提携,自然替他们把家中的事安排的妥妥帖帖。
就算不和朝廷扯上关系,江南的富商大户也是手眼通天,有钱能使鬼推磨。
反正,在南直隶当地方官,无论大小、那都是滋润的不行,京官都不换的。
“那若有对不上的,便是隐匿户口、更改课税,项项都是重罪!”
“如此,地主富户是不是无法无天,地方官员是不是包庇纵容、收受贿赂,户部对此总不会一无所知吧!”
汪直恍然,原来皇帝皇后一直没有动静,这是想来个大的。
自然,一般的官宦是不敢接这样的任务的,必然要再三叩首、让陛下三思而后行。
可他是汪直啊,就算赋闲十二年,所谓宝刀一定是不生锈的。
他就喜欢干大事,就能干成大事。
“臣,领命。”
她现在,明面上能指示的动的,也就汪直他们这些了。
毕竟明朝的皇后,除了生孩子外,没别的工作了。
在汉朝,帝后还是双剑,是皇权的合伙人。而大明的皇后,便跟剑穗差不多了。
说什么母仪天下,跟放屁差不多。
之前,汪直献计:“殿下,您若想……威望必不可少,不如就在下个月重启亲蚕礼。”
古代男耕女织,男人耕田、女人养蚕织布,天家自然也要做出表率。
按《周礼》,每年春日,农历二三月,皇帝去天坛地坛拜祭农神、祈求风调雨顺。
皇后则在先蚕坛举行“亲蚕”大典,祭拜蚕神嫘祖,并采桑喂蚕,以鼓励国人勤于纺织。
唐宋皇后的亲蚕礼还是比较频繁的,不过明朝就没怎么搞了。
张宛一听,也来了兴许:“怎么个亲法?”
一般说亲蚕礼,有斋戒、躬祀先蚕、亲桑、赐宴、治茧造服等一系列程序。
主要就是皇后和内外命妇采桑喂蚕,做做表率。
张宛可不觉得,皇后搞了亲蚕礼就能提升自己多少威望。
毕竟照这个意思,参加的外命妇有品秩要求,文官命妇需高于四品,武官命妇要高于三品。
瞧瞧,这怎么还重文轻武上了呢。
不过别管三品四品,这个级别官员的老婆,大抵是不会亲自养蚕织布了吧。
而真正劳作的妇人,也是没法子参加这个活动的。
张宛抬头看着窗外,赵鸣那几个大炉子还在呼哧呼哧烧着呢,赵鸣每日都还进来瞧瞧他这些宝贝。
她走到窗外,朝赵鸣喊了一声。
汪直就瞧见,自家陛下就跟那啥什么似的,皇后一唤、就乐颠乐颠过去了。
“什么事?”
张宛说:“我想办亲蚕礼。”
“好啊。”
张宛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这能行吗?”
“简单简单。”赵鸣拍着胸脯,“包给你办的妥妥的,不过……”
“不过什么?”
“你别光亲蚕。”赵鸣撒娇,“你也亲亲我啊。”
张宛:……
料峭春寒,如此倒是有了些暖意。
汪直悄悄退了下去,拢着手走出西苑,独自一人走在空旷的宫道上。
他回来了,他又回来了。
走了几步,迎面碰上了许呈。
许呈如今可是新贵了,见过青云直上的,没见过这么直的。
他连升的级数,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可见冥冥之中,都是命数啊。
“汪大人。”
汪直笑了笑:“都是同僚,一同侍奉主子,许指挥使何必如此客气。”
许呈还年轻,年轻又贵,自然是风头无限好。
不过,他也不是半老徐娘了。
对他来说,十六岁、是闯荡的年纪。
二十岁,是闯荡的年纪。
如今三十多了,照样是闯荡的年纪。
“日后,还得大家和衷共济。”
第48章 亲蚕礼 二 蚕宝宝:怎么回事,今天不……
皇后要搞亲蚕礼, 于礼于理都要大操大办、大办特办。
毕竟,明朝自立国起就重视桑、棉、麻的种植。
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 十亩以上倍之。
因此,桑棉麻的种植遍及全国, 为纺织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校料。
不过,这次对参加亲蚕礼的外命妇, 品秩上的要求没有, 但得真的会织布。
“织布?如今、哪还需要我们自己织布?”
“难道,皇后就会自己织布?”
汉朝的皇后,还真会织布呢。
在宋元之前, 织布确实是和耕种一样是日常技能。
一匹布, 宽二尺二, 长四丈。一个普通的织女大约能日产
一匹。
但宋元之后, 棉纺普及,织业逐渐从手工向产业化发展。
制丝和机织也分开了,织户都是从市场上直接买丝棉原料的。
去籽的搅车、弹棉的弹弓、纺纱的纺车, 也极大提高了纺织效率。
所以明朝大户人家的闺秀, 十指不沾阳春水,女红也许会一些,织布真是难说了。
在这里, 织女还真就是一份工作了。
“织布?”张宛自嘲,“织布,我确实不会。”
想来张皇后本人也不会。
但我就是宽以待己、严已律人,怎么了?
“再说了,我自己不会用手织,未必就不能织。”
宫女:……不愧是皇后, 这话就是听着深奥啊……
正月一过也快到春天了,宫里也要裁制春。
各种各样鲜亮的料子,都送到了皇后张宛这边、让她挑选。
话说张宛小时候,她妈还真的带她去买布做过衣服,但现在专门卖布的店,已经是看不到了。
就算有,也是昂贵的私人定制。
所以现在的小孩子完全没有买布这个概念,只有买衣服。
张宛摸着新送上来的料子:“这是哪一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