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嫁给丑夫后: 80-9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被迫嫁给丑夫后》 80-90(第6/14页)

点了点头,问了问清言的想法,听他说不强求,便说道:“那就顺其自然就好。”

    这想法正和清言不谋而和。

    等头发洗完了,邱鹤年出浴桶时,才发现等在一边的清言脸红的不行,他披上衣衫,一边系腰带一边来到他面前,目光柔软,低声问他,“怎么了,还没看惯吗?”

    清言摇了摇头,脸蛋更红了,道:“不是这样。”

    邱鹤年又问,“是因为生孩子?”

    这下子清言不吭声了,脸也垂下去了,不让人看。

    邱鹤年便明白了,又走近一步,抬手托住他下巴颏,让他抬起头来,看着他颤巍巍的眼睫毛,轻声问道:“什么都做过了,怎么还这么害羞?”

    说着,他就一把把清言拦腰抱起,把人放到床上,按着亲了一会,抬起头时,见清言被亲得眼睛水润,却还不忘记抓着他潮湿的发尾,怕把褥单弄湿了。

    邱鹤年笑了起来,握住他的手,把他拉了起来。

    清言跪坐在他身后,很有耐心地用布巾给他一点点擦干头发。

    他的呼吸轻而浅,弯腰时会有那种短促张嘴呵气的细小声音,还未束起的长发,偶尔会落在邱鹤年的颊畔,擦在皮肤上时,凉丝丝的,很舒服。

    被子盖到了腰上,两人靠在一起看了会书。

    看着看着,清言的脸色潮红起来,他埋怨似的看了身边的男人一眼。

    邱鹤年却没事人一样,问道:“怎么了?”

    清言把男人的大手从被子里自己身上抽了出来,低头在他掌心上惩罚地咬了一口,邱鹤年低头在他额头上亲了亲。

    清言看他有些困倦了,便问道:“想睡了吗?”

    邱鹤年点头,两人便面对面躺下了。

    过了一会,清言问:“睡不着吗,我去把油灯熄了?”

    邱鹤年说:“不用。”

    可说是这么说,他还是没闭上眼睛。

    清言看了他一阵,咬了咬嘴唇,往下钻进了被窝里。

    过了好一会,被子被掀开,清言捂着嘴下了床,去了帐子外。

    一阵漱口声后,他又回到床上,邱鹤年已经收拾好了,两人又一次面对面躺下。

    邱鹤年低声问道:“累吗?”

    清言说:“不……,”顿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说了实话,“嘴巴和脸颊都好酸。”

    邱鹤年笑了一下,伸手在他脸上揉了揉。

    清言握住他的手,手牵着手放在两人中间,慢慢道:“睡吧。”

    邱鹤年倦到了极点,终于合上眼睛,不大会就睡着了。

    清言捋了捋他掉落在脸上的碎发,看了他一阵,便起身拿起刚才放到一边的书,一页页翻看起来,一边看,一边时不时看身侧熟睡的男人一眼,直到他也觉得困了,才下床吹熄了油灯,也躺下歇了。

    ……

    秦凉川的回信到底是一直没到,清言跟邱鹤年说起这事,对方沉吟了一阵,说道:“他的信回与不回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邱鹤年找回来过去大部分记忆,对其他本也不执着。他自己心里已经有所猜测,但并不想去证实什么,事情到这个地步,不管以后他会不会再回忆起来,他都决定到此为止了。

    而且据任孝所说,秦兰和她父亲一直有书信往来,几乎每月都有一两封,字迹和口吻都很正常,也证明了秦凉川是安全的。

    那封信他到底收没收到,或者收到后他有没有回信,又或者这回信半途到了谁的手里,成了个不被追究的“悬案”。

    ……

    进入九月底十月初,该秋收了。

    秋娘家今年的地里不仅种了稻谷,还学着清言,在地里种了几拢菜,留着自家吃。

    清言今年种的稻谷和大豆,蔬菜类的也种了些,主要是大葱和白菜,还有一些豆角和丝瓜。

    农忙了,三幺从那富户家告了假,回来收地。

    邱鹤年经过半月的调养,身体也终于恢复了往常的状态。铺子不忙时,他也都在地里忙。

    除他们外,还有五六个雇工是收地的主力。

    秋娘和清言几乎没时间管地里的事了,李婶的地也都租出去了。

    北方天气冷,镇子下面的村子这段时间都在抢收田地,用不上十月底,活就都干完了。

    到时候农民卖了粮食,手里有闲钱了,一年到头的,总要稍微花点钱犒劳一下自家人,除了最基本的吃喝,家里的媳妇和夫郎,还有小闺女、小哥儿,都得打扮不是?

    再说离年关也不算太远了,等到年底什么都要涨价,不如早买。

    而像香韵坊这样的店铺,是最受欢迎的。

    李婶天天在二楼赶着做新一批的香膏,秋娘负责看店,清言负责选货进货。

    他几乎走遍了镇上和县城,寻找物美价廉的货源。

    现在县里已经有店子在学香韵坊,就连李婶做的香膏和面膜,都有店子出售差不多的了,这个时代也没什么专利保护,仿制了也拿他们没办法。

    好在清言时不时给李婶提一些新点子,秋娘和李婶自己也常想着法子,给喜珍系列的产品加些新花样,来吸引顾客。

    将来镇上有可能也会有人开类似的店,估计也不会等太久了。

    清言找来找去,都觉得有些货源确实不错,但谁家都能进到,价格互相倾轧,最后谁都赚不到钱,就没什么意思了。

    所以,他是想找些不一样的东西。

    这事他本来还烦恼了一阵,直到邱鹤年提醒他,可以去问问之前打过交道的那姓郑的商队领队。

    这次清言找对了人,经过上次寻找秦凉川的事,彼此都有了信任,在一起做生意最基本的第一关就已经通过了。

    清言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那商队领队还是把那叫冯老三的货郎找了来,跟他说:“你也该出去走走了,别守着这小县城了。”

    冯老三家里老人已经过世,他尽完了孝,正好也想重拾老本行,便欣然应允。

    清言把需求都跟他讲清楚了,冯老三没几天就组织个小型商队出发,去了京城。

    从木陵县到京城,要比去南方近的多,一路都是平整的官道,冯老三的队伍马匹又多,不过半月不到,就拉了满满当当的货从京城回

    来了。

    冯老三让清言先挑,挑完了剩下的才往其他铺子里送。

    清言自然也没有亏待他,银钱给的干脆不说,还给了冯老三额外的分红,香韵坊卖出去几件他的货,就有相应的利润给到他手里,每月一结账。

    冯老三拿了这个钱,对给清言进货的事,更是上心了,给了清言的,就不会再给别家。

    京城里流行的样式自然是小地方不能比的,价格稍微贵点儿也能理解。

    清言在木匠那定制了个展示架,打出了“京城流行风”的牌子,拿这个做主打,李婶做的香膏等,已经有固定的客源,它们都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