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渐川宁准: 430-4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黎渐川宁准》 430-440(第7/21页)

,你先回去吧,离天黑还有一会儿,我去趟小超市,马上就回。”

    小顺应了声,也没再多说什么,拎着袋子,微微佝着背,继续走了。

    只是在小顺走远的过程中,不知道又是黎渐川的幻觉,还是真的确有其事,他隐隐约约听到晚风里送来了小顺的声音,像是在低声和谁对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是病了吗?”

    “是病了吧……”

    “还是病了呀,病了不好吃呀……”

    “可惜不是祂,味道变了……不,不是他变了,他一直有病,之前病得轻……是祂变了……”

    “要治病呀,都要治病……吃神丹,就能治病……”

    黎渐川远远注视着小顺,没看到他的面颊和嘴巴有任何动作。

    若有似无的诡异低喃与小顺的身影一同拐进了岔路,渐渐听不见了。

    黎渐川想了想,取出了封在魔盒内的眼镜,再次戴上。

    做完这一切,他回过头,重新看向面前这户人家门上的黄纸与红字。

    “开请神路禁忌:

    一、开请神路前,沿途各家必贴黄纸。

    若黄纸斑驳、潮湿或掉落,立刻闭紧双眼,吐唾沫于纸上,并敞开大门,三小时内不要关闭。

    二、请神队伍经过时,可以观礼,切勿跟随。

    若发现已在跟随,不要停步,继续向前,寻机脱掉双脚的鞋子,踮脚走到路边,后背靠墙。

    三、观礼后归家,第一时间换下衣物,以红布包裹,放置床头。

    入睡后若听到滴水声、衣物摩擦声、走动声,不要睁眼,不要翻身,大声诵念神名,天亮后取走床头衣物,丢入河中。

    观察衣物,若衣物被冲走,而红布仍在,立即离家,外出过夜,次日再返。

    ……”

    第434章  他知道,这是宁准,但也不是宁准。

    “……

    四、开请神路第一日, 切勿照镜子。

    若不慎照到镜子,立刻取糯米水洗脸三遍,并默念自己的名字。

    五、开请神路第二日, 不可着新衣。

    若发现已着新衣, 不要立即脱下, 避开人群,迅速前往任意一户在办丧事的村民家中, 摘一盏白灯笼,随身携带三小时。

    三小时内,灯笼熄灭,或灯笼颜色由白转红,马上丢掉灯笼,低头闭眼,无论听到什么声音, 都不要抬头, 不要回应。

    六、开请神路第三日, 忌食白米饭与黑芝麻。

    若在桌上见到白米饭或黑芝麻, 立刻去取一只空碗,放到桌上正北方向。

    饭后, 将碗摔碎,埋在树木阴面, 并燃三支香。

    观察香的烟气, 上升则无事, 下降则必须马上离家, 前往任意一户在办喜事的村民家中, 留宿一晚,次日再返。

    七、看到此处, 不要回头,慢慢后退回到路中央,远离所有黄纸……

    现在,你很危险!

    不要回头!

    后退……后退!”

    看到黄纸末尾,黎渐川神色一紧,只觉一股刺骨寒意飞速爬遍了全身。

    但事实上,他并未感知到什么不妥,四周一切如常,安安静静,空空荡荡。

    大脑飞速运转着,最终,黎渐川还是选择暂时相信黄纸上的禁忌。

    他移动起脚步,缓缓向后退去。

    然而,就在这时,面前这户人家的大门却突然打开了,裹着黑头巾的榆阿娘出现在门内,看向黎渐川,浑浊的眼珠暗沉沉的,像积满腐物的幽潭:“天快要黑了,小季先生怎么还不回家?”

    这是黎渐川第一次与这位充满神秘色彩的榆阿娘正面对视。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总感觉榆阿娘瞧着他的眼神里,似乎带着一种奇异的非人感。

    “路过看到这些黄纸,上头写了开请神路的注意事项,觉着好奇,就停下来看看。”黎渐川边简单回答,边脚下不停,继续退到了路中央才停下。

    实际上,在榆阿娘出现的刹那,那股莫名的寒意便消失不见了,可黎渐川依然完成了后退的动作。

    “这是您家?”

    他答完便问:“天快要黑了,您这是要出门?”

    “去村长家,明天开请神路,要提前准备。”榆阿娘苍老的声音答着,一双小脚迈过高高的门槛。

    黎渐川注意到,之前给了张秀兰的红绣鞋,又重新回到了榆阿娘身上。

    心中一动,黎渐川惊觉这是个试探昨夜怪事的好时机,目光自然而然落到榆阿娘的脚下,开口道:“您这双绣鞋不是送给张姐穿了吗?这是张姐用完,给您送回来了?”

    这试探的话术黎渐川早就萦挂于心,只是还在车上时,他忌惮副驾驶的异常,没问出口,下了车,这些人一股脑钻进黑暗的进村路,他心有疑虑,也没拦。后来在多子神庙瞥见张秀兰,遇到双胞胎,因前者没找见,后者直觉不对,也便都未开口。

    眼下碰着榆阿娘,见她态度竟还算和善,不像在车上时冷漠阴郁,这试探便是顺理成章了。

    果然,榆阿娘没什么特别的反应,只一边回身关门,一边低低哑哑地道:“已经到了欢喜沟了,再没有多余的危险,她想生便生,用不着压着了,自然也就把绣鞋还回来了。”

    “我记得张姐半路发动起来的时候,老周是想让张姐就在路上生了的吧?”黎渐川斟酌着字句,好像聊闲话一样,继续问道。

    榆阿娘挂好锁,瞧了眼黎渐川:“他胆子小,又供奉多子菩萨,有忌讳,不拉正在生产的女人。”

    黎渐川不掩好奇:“我对多子菩萨了解不多……这有什么忌讳?”

    “新生孩童是从哪里来?阴间轮回而来,”榆阿娘道,“在多子菩萨的传说里,菩萨在阴间渡人,女人怀胎十月,肚子里却只有肉胎,而没有魂魄。到生产之时,女人便连通了阴间,引来投胎的魂魄。”

    “魂魄融于肉胎,便是顺利生子。死胎,就是魂魄未融入。母死子生,就是女人身子太弱,遭受不住阴气。”

    “一尸两命,则是这来的魂魄不是为投胎,而是为索命,带着女人一同下了地府。这类女人死后是不能被埋葬的,必得曝尸荒野或被挫骨扬灰,才消厉鬼怨气,不会连累周围的人。”

    “周家小子不想在自己车上开这道鬼门关,就提议在半路停车,生产完再走。也幸好没停没生,临近大祭,路上可不太平。”

    榆阿娘平平静静地说着。

    黎渐川一边听着,一边心头发沉。

    就生孩子一件事,竟衍生出这么多的封建糟粕,还将一些生育不利的情况怪罪到母亲身上,实在是让人冒火,恨不能掀翻这些病态的玩意儿。

    微微压下自身的情绪,黎渐川思考着榆阿娘口中的没停没生四字,神色如常道:“也幸好有您出手,不然除了停车生产,还能有什么法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