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之古玩鉴定手札: 70-8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直播之古玩鉴定手札》 70-80(第3/17页)

    “所以我们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揭纸的时候一定要等到自己心情不错的时候揭,如果心情暴躁或者是难过,很容易产生疏忽。”吴友珍说,“像我在这种情况下,是绝对不会揭纸的,甚至旁边有人说话也不行,小覆就可以,他在这方面可以保持自己的注意力不被转移。”

    “终归还是年纪大了,精力有些不济了……”他感慨道。

    现在吴覆沿着那一层命纸的纹理,又缓又轻的动作,根本不会伤到下面的画芯,在遇到黏合较紧的地方,就用手指轻轻搓动,将那些纸搓成泥条,力度很是均匀。

    看来这个工序需要不短的时间,现在也到了下午的时候,叶之鹤他们打算出去吃点什么,回来的时候继续看。

    吃过饭回来,叶之鹤在看那一幅前天他送来的画,现在还在阴干的状态,也比之前好许多。

    之前还有一些人不太敢确定,可现在看到了阴干的状态,就有一些人发短信或者打电话、发消息到后台那里询问关于这幅画的事宜。

    不过叶之鹤还是要等这幅画重新被装裱完毕再谈。

    工作室里,吴覆也是简单吃了点什么,起来活动了一下,然后又继续揭纸,现在已经做了大半了。

    在这个过程,吴友珍也带着他们在这两间工作室介绍了一下。

    另一个工作室是放着已经修复好的装裱好的画,吴友珍带着他们看前面的画,到后面的画,其中有两幅靠得很近的,好像风格不太一样。

    一幅看起来颜色明亮华丽一些,另一幅看起来典雅柔软,是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别的。

    “这是苏裱和扬裱吗?”叶之鹤指着这两幅装裱好的画问道。

    “看来叶先生也知道很多,”吴友珍大笑,略为满意的点头,“我们这一片地区多是苏裱,我祖上也是,现在不也流行相互学习了吗?年纪一把了现在也就是瞎试试,这两幅画都是我自己的,现在看起来还算是不错。”

    梁仲也看出来有些略微不同,不过他还是更加喜欢那一幅典雅配色,看起来比较柔软干净。

    “鹤哥,苏裱和扬裱是什么?是不同地区装裱的不同风格吗?”梁仲这不仅仅是替自己问了,也是在替直播间的观众问。

    “没错,是不同地区的不同装裱风格!”叶之鹤指着那一幅梁仲喜欢的配色典雅,画面看起来柔软洁净的画作说,“这一幅是苏裱,也叫做吴装,主要是苏州吴中一带所用,讲究装裱配色,另一幅是扬裱,在扬州、南京地区流行。”

    “之所以看起来有些不同的区别是因为扬裱讲究修画芯,以求修复之后看不出修复过,但是在装裱这一方面就没有苏裱做得这么有古韵。”叶之鹤点头补充道。

    “换做是顶尖高手,配色是可以比平,让人看不出来的,”吴友珍苦笑了一下,“我在这方面只能说是还在学习,你们以后去了魔都可以去看看魔都那边的师傅,早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将两种风格杂糅一体,浑然天成,修画芯用扬裱的方法,装裱则是靠近苏裱,还原得十分不错。”

    “我是不行了,不过我的孙子还行。”提到孙子,吴友珍脸上总是笑意,“走,应该差不多了,我们回去看看。”

    他们走回来,稍微等待了一下,吴覆已经将命纸揭完。

    但刚才那样的搓,还是会将画芯的部分纤维带起,他在用工具小心翼翼的滴水,修复一些很小的漏洞,幸好也不算多,做完这一步便是要托画芯。

    托画芯用的浆也要亲自调配,至于要怎么调配,也只能是看师傅经验了。

    第72章 发掘*白太湖石(已修)

    吴覆根据原来的材料找到了托纸, 但是托纸的颜色是洁白如玉的,这个时候还要将托纸染色,染成和画芯相衬的颜色。

    在这一步上的功夫也不是一两年可以锻炼出来的, 苏裱的精髓就在于此处了。

    叶之鹤他们满是赞叹的看着,每看一次都觉得这些精致的手艺活非常人所能够完成的。

    还没有完全干的画芯稍微整理一下,吴覆刷上调制好的糨糊水,小心翼翼的将命纸托上去。

    画芯需要平铺没有一丝褶皱,要不然整幅画的效果就会不尽如人意。

    托好命纸之后, 还要等阴干几日, 才检查因为年代久远产生的画面断纹以及虫蛀等原因产生的漏洞, 才开始修补。

    修补也同样是一个很大的工程, 他们今天是看不到了。

    傍晚时分,吴友珍还请他们来家中吃饭。

    今天的直播看起来平淡,可是又很舒服, 考古直播间分流了一些更喜欢关注宝藏的人,愿意留在叶之鹤直播间的粉丝都是喜欢他直播内容的。

    所以一天下来, 直播间里氛围友好, 并不显得浮躁。

    在下播之前,叶之鹤照旧帮他们看了几件东西。

    吴友珍知道他是在直播,科普一些关于古玩之类的知识,以为他只是专攻书画等方面的鉴定, 可叶之鹤现在在直播间, 谈论起竹木牙角器、玉石器甚至是瓷器都是信手拈来。

    明明也只是说三件东西, 吴友珍就是会从他身上的那份自然和写意感觉到他的自信。

    应该在其他类目的造诣也不低。

    随着这些古玩的分类越来越细, 越来越烦躁庞大的知识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鉴定师或者玩手都是选择专攻一项,很少有年轻人像叶之鹤这样什么都涉猎一些了。

    “好了, 我们今天到这里就下播了。”叶之鹤对着粉丝们打了个招呼,然后也看到下面粉丝发的一些评论,“明天去看看宝藏,那边挖出了不得了的东西,好,去看看也行。”

    关闭直播之后,叶之鹤还和梁仲、项景同讨论一下明天的行程。

    “早上去看一下宝藏的情况,下午暂时没有什么安排,古玩街这里都被我们转过了。”梁仲看了一下行程表说道。

    这个时候就要看东道主的了。

    “不远处的灵秀村那里有砚坑,虽然已经开采完毕,但依旧有一些老砚在流传,那边风景也很不错,可以去看看。”项景同建议道。

    这也是之前他和朋友打听好的,不过赶过去的话需要不短的时间,应该要在那里住一晚。

    这些项景同都和他们说了,于是就敲定了去那里。

    “原来是灵岩砚……那里的砚坑产出的砚很不错,早几年我去看了一下,想要买一方砚,后面看到的全部都是附近人用别的石头制的砚,不发墨。”吴友珍说道,“你们去那里的话要做好心理准备。”

    “先去看看,我们不一定有收获,粉丝有收获就行。”叶之鹤回道。

    很快便到达了吴家,吴家藏在那古玩街坠得远远的一处村子偏远处,围了个院子,院子里还有假山流水,还有亭子,颇为风雅。

    一进来,叶之鹤的目光就被那院中硕大的石头给吸引了。

    这块石头约莫有两米多高,通体白色,曲折圆润,因为长期被水给溶蚀,所以有着大大小小的窟窿,可偏偏就是这些窟窿,将整块石头变得层峦叠嶂,浑穆古朴,有着一种怪趣之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