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广告商: 140-1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魔蝎小说www.moxiexs.net提供的《大宋广告商》 140-160(第13/33页)

双钩执笔,枕着手腕写小字的人来说,不论是硬芯还是软芯,铅笔写字都是别扭非常,怎么写怎么抖。

    接受不了,也是理所应当的。

    罗月止很理解。

    说白了,这东西本就不是专门给文人墨客使用,而是给老百姓们使用的。

    普通人家忙碌生计,哪里会花钱去买上一整套笔墨纸砚,在家里闲放着?

    当代文人写个字也是忒费劲。不仅要准备四宝,其余还有什么笔洗、笔搁、镇纸、水盂,专门放墨锭的玉石墨床,枕在腕下的水晶臂搁……

    好多的规矩,好大的开销。

    论谁也用不起的。

    但铅笔就不一样了,简简单单一根木棍子,什么磨墨蘸水统统用不着,随时写字随时用,用完往桌上一扔,全然不用收拾。

    唯独花费的精力,就是偶尔拿刀削削笔尖——可那刀多常见啊,谁家都有,更不用额外去买。

    尤其要紧急记录个日期、时辰、人名、画个标记的时候,老百姓又没有才子们博文强识的本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铅笔更是在这些情景下好用。

    “多练习练习,字也是能写好看的。”

    罗月止坐在书桌前,挽起袖子,以三指单钩的姿势握笔,指腹贴在笔杆上,离笔尖极近,连小指都贴到了纸面上。

    以毛笔写字,要么枕腕要么悬腕,哪儿有这样近到“枕指”的做法。

    这奇异的握笔方式,登时吸引来赵宗楠与范管事的仔细观看。

    罗月止握着铅笔,一开始写字尚有些生疏,不出十个字便找回了手感,片刻之后,几行清秀的行楷稳稳落于纸上。

    其纸上所书:“探穴藏山,怀铅握椠,征求异说,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赵宗楠看完这行字,方才明白过来:“怀铅握椠……月止所说之‘铅笔’,原来化自此句。”

    “云游天下的墨客,若是为了随时记载见闻,用此铅笔的确最为恰当。月止想要突出此笔的特性,归根到底是‘便捷’二字。”

    “公爷真是聪明。”罗月止笑眯眯回答。

    赵宗楠见他写得顺畅,又有些手痒了,照他的握笔方法又试了试,但拗不过多年养成的飞白习惯,写起字来仍旧发飘。

    堂堂延国公年少成名,可堪同辈宗亲里功课最好的一个,多少年没写出过如此丑陋的字迹。

    他仿佛被丑到沉默了,不太甘愿地放下铅笔,轻声埋怨一句:“硬如铁石,写不出顿挫来。”

    罗月止很少见他吃瘪,将眼睛都笑弯了。

    ……

    自从“五月购物节”之后,黄家人就盯上了罗月止。

    黄遂愿派遣手下两个掌柜跟着黄文婼混进灵喜园,虽叫黄文婼白白送出去一大笔银钱,但探听到的消息还是有一些的。

    那位罗家小掌柜虽然嘴上无毛,年轻得惊人,但新奇手段是真不少,搭了个台子,请了个说话先生,一通天花乱坠的吆喝,只叫在场两百余人统统掏光了荷包。

    两位掌柜的大致估算,他一日之间所盈银钱,绝不会低于千贯。

    狠捞一笔也就罢了。

    最让人在意的,是他的好人缘。

    往常各行当哪个不是守成保业,抱团排外?

    但当日在灵喜园,一群各个行会中眼熟的人物,将那罗小掌柜团团围住簇拥在当中。

    有些老板已经是四五十岁的年纪,顾不得满脸褶子,离远一看笑得跟朵朵菊花似的,都快把他供到佛案上去了。

    照这样下去,罗月止此人,日后不定能成个怎样的人物。

    黄遂愿听完这一套汇报,便更是上了心,叫人专门盯着,若罗家再有什么动作便随时来报。

    结果这日便得了个新消息。

    罗家又出幺蛾子了。

    他们家本是开书坊的,从昨日开始,便在京中到处散发一种古怪刊物,几张薄纸左右对折叠成一沓,封面上写着四个大字,叫做《开封日报》。

    听说罗家人管这个叫做报纸——兴许是他们也知道刊物粗陋,连个装订都没有,不好意思叫书册,竟直接就叫上“纸”了。

    说它粗陋,一个字都没冤枉。

    这“报纸”当真就是几张纸叠在一起,每张内容都不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也分不出个阅读先后,好像从哪儿开始看都行。

    各页之中,有大字也有小字,各自成块分布。

    大字为一句题语,简单叙述下事件,其下小字密密麻麻,则是由题语展开的详细描述。

    细看之下,行文笔法更是粗陋不堪。

    既没有韵脚,也没有用典,就是普普通通的大白话儿,比说话先生口中讲出来的还要更直白一些。

    到上街随便拎个开过蒙的老百姓过来,兴许都能写上一段差不多的。

    文章内容也没什么深意,不过是京中的奇闻异事,还有在黄家人看来陈芝麻烂谷子的琐碎消息。

    连“近日南薰门赶入新猪万头,京中铺面肉钱略降,购足十斤另有加饶”,这样粗陋的事情都能印在报纸上面。

    黄遂愿虽没有做过官,但毕竟在八大王身边跟了多年,腹中有些墨水。

    连他看了报纸都觉得荒腔走板,那些身居庙堂的官人,温文尔雅的秀才,自然更会觉得不堪入目。

    黄遂愿沉稳,虽看不懂底细,但还是多问了一句:“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其他东西?”

    报信人应声说“有”,又从怀中掏出根朴素无奇的小木棍来。

    “罗家发放的这批‘报纸’便宜得很,只要五文钱就能买上一份,每个购买报纸的人,还能领到这么支小玩意儿……”

    黄遂愿将木棍接入手中看了半晌:“这是什么东西?”

    “回禀东家,罗小掌柜说了,这是写字的笔。”

    “笔?”黄遂愿惊愕不已,紧锁眉头翻来覆去看,“这笔怎么没毛呢?”

    报信人赶紧回答:“不是这么个用法。”

    他向黄遂愿请来一柄小刀,对着木棍便一通削,削出尖尖墨芯,复呈给黄遂愿。

    “听说是铅做的,用这黑尖便能在纸上写出字来。好像是说,随时可在报纸上写写画画,比墨笔方便。

    譬如那猪价下跌的消息,若用得上,便用这笔在纸上做出记号来,及时提醒家里去买肉。”

    黄遂愿眼神一变,再看这朴素无华的“报纸”,密密麻麻的墨字仿佛织成一方棋盘、一张广阔的大网,字字写满罗月止的筹谋。

    “好他个罗家小子,好大的野心。”黄遂愿以铅笔在报纸上划出一道浅浅的痕迹。

    “他此举,是要笼络整个汴京城,上百万的民心啊……”

    第149章 新闻之善

    《开封日报》发行第十日。

    熬过了落地初期的纷繁忙碌,罗月止暂且多了几分闲心,亲自登门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